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北固山由前峰、中峰、后峰三部分组成。后峰是北固山的主峰,背临长江,枕于水上,峭壁如削,是风景最佳的地方,中外闻名的甘露寺即建于峰顶。登上山顶,东看焦山,西望金山,隔江相望,扬州平山堂清晰可见,确使人感到“金焦两山小,吴楚一江分。”乾隆皇帝曾作诗一首:“长江好似砚池波,提起金焦当墨磨,铁塔一支堪作笔,青天够写几行多”,以此赞美北固山的壮丽景色。甘露寺内的亭台楼阁装扮得十分华丽,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永王东巡歌》的诗中写道:
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
千岩烽火连沧海,两岸旌旗绕碧山。
既描绘了北固山山川景色的旖旎风光,又道出了北固山形势险要,是我国历代的军事重地。
在“天下第一江山”题刻照壁的辉映中,甘露寺的寺门轻轻开启,二边是清末名书
画家苏涧宽用篆书所写的一副楹联:“地窄天宽江山雄楚越,沤浮浪卷栋宇自孙吴”,既表达了北固山的雄秀气势,又点出了甘露寺的建筑年代,其上的横批则为“南徐净域”,可谓言简意深,寄托无限。甘露寺的建筑特点与金、焦二山不同,采用了“以寺镇山”的手法,故有凌空飞阁之势,形成了“寺冠山”的特色。在寺中众多的建筑中,最著名的是清晖亭、铁塔、多景楼和祭江亭。
铁塔在清晖亭东。此塔系唐卫公李德裕于宝历元年(825年)所建,故又名卫公塔。原为石塔,约在乾符年间(874—888年)石塔倒坍湮没。至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甘露寺僧主持为了扩充庙宇,掘得李德裕建石塔时埋入塔基的遗物,在旧址兴建九级铁塔,建于宋熙宁九年(1016年),成于宋元丰元年(1078年)。在重瘗唐代遗物金馆、银椁及李德裕亲书的碑记石刻等的同时,并又增添舍利子,石函等物。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因海啸、雷击而毁,后仿原式复制为七级铁塔,高约13米,仍有尖顶、相轮,耸峙崇山,成为北固山胜景。清代乾隆皇帝所写的“长江好似砚池波,提起金焦当墨磨。铁塔一枝堪作笔,青天够写几行多。”形象地描绘了“京口三山”风光的美妙。至光绪年间“雷坠铁塔四层”。见到的铁塔为四层,约8米高。塔基及一、二层为宋代原物,三、四层为原塔的五、六层,系明代所铸。现存的塔基(即莲座)和塔身均有精美的图案,塔座为须弥宝座式,上镌如意水纹、卷浪等图案,佛座束腰的每一面雕有壸门和佛像,塔身每层皆八面四门,上铸飞天、莲座、云水纹、莲瓣双雀、游龙戏珠、、坐佛、站佛佛像等,造型精美,生动逼真,栩栩如生。
多景楼在甘露寺的背后,位于北固山后峰顶上,是一座画梁飞檐楼阁。古名北固楼,亦称春秋楼、相婿楼、梳妆楼。它时古代“万里长江三大名楼”之一,与洞庭湖畔的“岳阳楼”,武汉市的“黄鹤楼”齐名。多景楼因米芾题书“天下江山第一楼”匾额而闻名。多景楼创建于唐代,楼名取自唐朝宰相李德裕《临江亭》“多景悬窗牖”诗句,楼为两层建筑,回廊四通,面面皆景。登上多景楼,极目远眺,山光水色,奇景多姿,真有凌空飞翔之感。“百年戌马三分国,千古江山一倚楼。”朝东眺望,滔滔江流,一泻千里,青翠的焦山在万顷碧波之中飘渺;西边,千峰万岭,山峦重叠,愈远愈淡,与碧空融为一体;近处的金山,由于背景鲜明,益发显得清丽;江对岸扬州的文峰塔隐约可见;楼脚下,使人诗情画意油然而生。陈毅同志当年登临北固山时曾感慨地说:“不要看画了,这里就是万里长江画卷!”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yellowsetup
我的微博主页:http://weibo.com/yellowsetup
我的博客主页:http://blog.sina.com.cn/yellowsetup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