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过年过节注重的是气氛。
除夕之夜(俗称“卅夜”)是过年气氛最为浓厚的一天,家家拜山神、社公、土地,户户在厅堂挂像祭祖宗。在大门口贴上春联,房间、谷仓、禽畜栏、家具、床铺,甚至水缸都贴上红纸条,即所谓的“利市”。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新衣。除夕之夜,不管多远的亲人都要赶回来吃团圆饭。吃年夜饭前各家要张灯结彩、张贴门飞、春联、门神(古时门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唐后改为秦叔宝、尉迟敬德,近年有的贴上财神爷,招财进宝)并备好年货作迎春之用,习惯上备好三牲酒礼祭供。人们先是祭记社公,然后祭拜祖宗。以前敬祖宗胜过敬神,家境好者认为是祖宗庇佑,贫寒者也自认是命运不佳。祭拜过祖宗,接着是吃团圆饭了。与北方地区年夜饭吃饺子的风俗不同,陆川客家人团圆饭的饭菜特丰富,尤其是鱼、鸡、鸭、鹅等往往初一也吃不完,为的是取“年年有余”的好庆头。吃罢团圆饭,全家老幼在长明灯下聊天玩乐,谓之“守岁”,每个房间都要灯火通明,叫“点岁火”,连猪舍牛栏也不例外。时钟一敲半夜零时为大年初一,各家各户争先恐后点鞭炮烟花,喧闹无比,有的甚至通宵达旦。爆竹烟花震天动地响起,“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即使是习俗,但是每个人都是很开心的。过除夕,很是欢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