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重庆川久食品有限公司,数十名工人正在流水线上忙碌。公司负责人许龙川不时穿行在各个车间察看产品的生产情况。
“多亏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帮助,我的企业才能越做越大。”许龙川说,他是2011年4月29日在县工商局申请注册的微型企业,之前,他一直在外打拼。2010年,他放弃在外的高薪收入,决定回到自己的家乡,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资金、项目的选择是创业的最大难题。”许龙川告诉记者,该如何选择项目、如何经营管理,这都让他非常犹豫要不要跨出自主创业这一步。正当他焦虑之时,工商部门鼓励支持创办微型企业的消息与他“撞”了个满怀,在工商部门的帮助下他快速拿到了微企执照。
企业注册成功后,许龙川通过自己在外打工学到的经验和方法,不断摸索和改进产品的加工工序以及配方。由于其产品风味独特,很快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当年,并将其产品进行了商标注册,注册为“川久”食品。风土鸡、蜜鸭等产品通过真空包装,销往到了四川、广东、湖北、湖南、江西等省市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在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的全市农产品展示展销会上,获评“消费者喜爱产品”称号。
如今,许龙川的微型企业已发展壮大,成为了一个中小型企业,并解决了80多人的就业。
川久食品有限公司只是我县微型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自我县出台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实施办法以来,工商部门认真履职当好“宣传员”,对符合创办条件的“九类人群”逐户上门宣传政策,让广大群众了解各项优惠政策。全方位的宣传让扶持政策深入人心,激发了广大群众的创业热情。
为让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残疾人等“九类人群”更好创业,工商部门将服务微企的“绿色通道”前移到每个基层工商所,推行“一站式”和“一条龙”优质服务,帮助解决办理营业执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积极推行“一审一核”制,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办结时限,实现执照“立等可取”;通过提供便民登记服务、降低税费负担、畅通融资渠道、实行同等补贴待遇、给予资金扶持、给予用工扶持等一系列扶持措施,为草根创业提供更多服务。
同时,县工商部门以实施“商标兴县”战略为目标,经常深入微企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培育和发掘企业的潜在优势。积极指导、帮助微型企业申请商标注册,创造更多知名品牌,提升企业竞争力,做大做强龙头产业,让全县创业者真正享受到国家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促使微型企业不断成长为“参天大树”。
诸多贯穿在微企“出生”至“成长”的各个阶段的种种政策利好,犹如给微型企业的存活打了一支支“强心针”,微企创业热情得到极大释放,截至今年4月底,全县发展微型企业3144户,带动就业达27730人。县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微型企业发展已成为扩大就业的快车道,改善民生的突破口,社会稳定的减压阀,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不少微型企业从台后走到台前、从台下登到了台上,唱起了“大戏”,成为非公经济的中坚力量,助推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