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马窦(Matteo Ricci 1552年~1610年),号泰西,又号西江,意大利马塞拉塔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在中国传播天主教福音二十多年,主张将孔孟之道和宗法敬祖思想同天主教相融合,使天主教东传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是世界宗教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为明朝时期中西方相互间的文化交流作出应有贡献。如果说北京最终成就了他“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的美誉,是他的名扬天下的宝地的话,那么,作为他传教的第一站——肇庆就是他的成名地。本文试图通过回顾利马窦在肇庆的传教经历,对其成名之因作初浅的探讨,以求教于史志界同仁。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九月初十(公历10月24日),利马窦(司铎)等3人由澳门取道广州、三水抵达肇庆(后来,这一天被定为天主教入传中国纪念日),正式加入“征讨”中国人“精神战争”的行列,踏上天主教在中国传播活动的漫漫征程。虽则31岁的利马窦只是作为罗明坚(Michele Ruggieri1545年~1607年)的副手身份出现,但在肇庆传道的六年里,大部分的具体工作都是由利氏一人承担,可谓独当一面!经过利马窦的艰苦努力,很快就打开了天主教在肇庆传教的局面,并取得骄人的成绩:
一是建造中国大陆第一座天主教教堂。初到两广总督府、广东岭西分巡道治所——肇庆,利马窦一行被安置在城东的天宁寺附近居住。时肇庆府正值大兴土木,在七星岩建文昌阁、在城东郊区建崇禧塔。
二是绘制第一张中文世界地图。万历十二年(1584年)9月,时升任广东按察司副使分巡岭西道的王泮看到教堂内悬挂的拉丁文版世界地图,就请利马窦制作一幅中文世界地图.
三是与人合作编纂世界上第一部中西文字典《葡华字典》(即《平常问答词意》).
四是开展传教活动,并获阶段性成果.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