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元世祖在与阿里不哥作战与整顿国内之际,因为无暇对付南宋,于是派郝经对南宋提出高压的议和内容。当时南宋宋恭帝仅五岁,由谢太后垂帘听政,大权由谎称击退蒙古军的贾似道掌握。由于贾似道畏惧谎言被击破而幽禁郝经。南宋并于1262年拉拢山东汉人世侯李璮,发起李璮叛乱。元军平定叛乱后,元世祖断然废止汉人世侯,以蒙古人直接管理地方事务,并且准备南征南宋[12]。1268年元世祖发起元灭宋之战,首先派刘整与阿术率军攻打襄阳,史称襄阳之战。[13]1274年元军攻下襄阳,宋将吕文焕投降,随后中书丞相史天泽和枢密院使伯颜率军顺汉水南下长江,目标建康。1275年降将吕文焕率元水陆联军于芜湖击溃贾似道的南宋水军,史称丁家洲之战。隔年元军攻陷临安(今浙江杭州),谢太后与宋恭帝投降元军[14]。然而陆秀夫等拥立7岁的宋端宗在福州即位,文天祥、张世杰与陈宜中等大臣持续在江西、福建与广东等地抗元。元军陆续攻下华南各地,1278年南宋朝廷退至广东崖山。隔年3月,张弘范在崖山海战攻灭南宋海军,陆秀夫挟持8岁的小皇帝宋幼主赵昺投海而死,南宋亡[15]。元朝统一中国地区,结束自唐朝安史之乱以来520多年的分裂局面。
海外扩张
此后,元朝曾两征日本、两征安南(今越南北部)、两征缅甸,先后使高丽、缅甸、台城、安南等地成为元的属国。
对日本方面,忽必烈从1266年到1273年间曾先后六次派使臣前往日本招降,但是不是在中途遇上海暴,就是被日本拒绝。于是,1274年,忽必烈派忻都、洪茶丘率兵出征日本,但是遭到日军的阻击,失败而还。1281年,忽必烈又以日本杀害蒙古使者为由组军十万征讨日本,但是在日本鹰岛遇到了飓风,蒙古船只大部分被海浪破坏和击沉,军队也大半死伤,蒙古对日本的侵略梦想最终以失败告终[16]。
忽必烈称帝后,安南国被迫称臣纳贡,1281年,元朝设立安南宣慰司,1284年,忽必烈之子镇南王脱欢领兵出征安南,安南王兵败后撤离都城,隐蔽于山林间,元军最终由于水土不服,不得不撤兵。1287年,忽必烈再次命脱欢为统帅进攻安南,遭到安南人民的顽强抵抗,加上酷热疾病的不断发生,元军的这次侵略又以失败告终。1293年,忽必烈派兵第三次出征安南,但是,第二年忽必烈就病死了,元成宗即位后,下诏罢征安南。元朝对安南的战争到此结束[17]。
南宋灭亡后,占城自愿归附元朝。1282年,忽必烈派唆都出兵占城,受到了占城军民的奋力抵抗,唆都战死,1284年,蒙古军不得不撤回,此后忽必烈虽然有几次派兵出征占城,但均告失败。[18]
1277年,缅兵发兵侵扰元朝千额、金齿等地,云南行省遂派兵征讨缅国,招降了三百余寨。1283年,忽必烈再次派兵攻掠缅国,缅国十二部投降,1287年,缅国庶子废缅王后自立为王,元朝借机再次攻缅国,从此缅国臣服纳贡。
1281年,忽必烈命爪哇国国王亲自朝贡,但遭到拒绝,1292年,忽必烈派史弼等征讨爪哇,适值葛郎国叛乱,爪哇国王的女婿遣使投降元朝。元朝遂派兵帮助爪哇国招降了葛郎国,葛郎国假意投降后不久却夹攻元朝,元并被迫兵败撤回。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