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驸马巷

家乡区县: 淮安市淮安区

驸马巷是指古城淮安镇淮楼西北隅约三百多米处的一条小巷,原名望仙巷。因明惠帝朱允炆在此巷内为驸马都尉黄琛建造了一座驸马祠,故改名为驸马巷,一直沿用到今天。饮誉海内外的周恩来同志故居就坐落在这条巷内。

周恩来总理的故居  在古城淮安镇淮楼西北隅约三百多米的地方,有一条古老幽深的小巷——驸马巷。饮誉海内外的周恩来同志故居就坐落在这条巷内。1965年7月5日,周总理、陈毅副总理在新疆石河子农场看望内地支边青年,碰上一位从淮安去的姑娘李正兰。周总理在边疆碰上了淮安老乡,非常高兴,拉着小李问长问短:“你家是淮安什么地方的?”“北乡钦工的。”小李答。“噢,乡下的农民出身,那比我强,我是城里的官僚家庭出来的。”周总理幽默的话语把在场的人都逗笑了。这时,在一旁的陈毅副总理马上接过话茬:“他是你们淮安城里驸马巷的。那条巷子里过去出过驸马,如今又出总理。你们淮安尽出能人啊!”在场的人听了陈老总诙谐的话又都笑了起来。

淮安驸马巷里真的出过驸马吗?据《山阳县志》记载,早在宋、元年代,驸马巷就是淮安的名胜之地。翻开明代文学大师、神话小说《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诗文集,我们可以看到他写的一首套曲《南昌·一枝花·寿丁忍庵七十》:“唐时万柳池,晋代烧丹灶,刘朝招隐地,宋室等仙桥。城压金鳌,最好是淮阴道,引黄河一水遥。爱你个天生地来上神仙,住居在画不就人间蓬岛。”这首词中的“万柳池”在城西南,“烧丹灶”在钵池山,“招隐地”在河下,“等仙桥”就是在今天的驸马巷内。这些都是明代淮安有名的名胜古迹。“等仙桥,驸马巷北,一作望仙桥”。(清同治《重修山阳县志》)相传宋徽宗宣和年间,有一位名叫孙卖鱼的处士,他别号尘隐,住在这条巷内的一座小桥旁。孙卖鱼满腹经纶,才华出众,而且乐善好施。后来有人向宋朝皇帝奏明了他的才德,宋徽宗就召他为官。孙卖鱼坚持不肯,而地方民众遇有难事,他却能挺身而出,为民众排忧解难,因此人们都很崇敬他、爱戴他。孙处士一直活到一百多岁,结果无疾而终。出殡那天,人们出于对他的敬爱,前呼后拥,传说当灵柩抬至巷内一座小桥上时,孙卖鱼突然冉冉升起,人们望着他脚踩瑞云,乐呵呵地升天而去。送殡的人都非常惊异,认为这是尘隐善事做多了,得道成仙了。从此,那座无名的小桥就被叫着望仙桥,巷名也就叫望仙巷。后来,地方民众出于对孙卖鱼的思念,常到小桥上望天祷告,等他显灵保佑,所以望仙桥也叫等仙桥。

ttt小丑(2015-06-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