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支流郁江,在湖北省西南部、重庆市东南部。属长江支流乌江下游右岸最大的一级支流。隋代称彭水,明代改称郁江。源出两处:西源(正源)乌泥河,源自湖北省利川市汪营镇佛宝山蜂子岩,东源出自利川市黄泥塘。两源汇流于凉雾寺,由东北向西南,进入重庆市,经黔江区、彭水县境,汇入乌江。郁山镇以上名后江河。主要支流有中井河、后灶河、普子河、白溪等。属山溪性河流,干支流构成树状水系。总积水面积4602.20平方公里。利川市境峡口塘以上为上游,峡口塘——郁山镇为中游,郁山镇——汉葭镇为下游。下游河段是郁山、保家两个工农业物资运输的重要干道。
上游以古生代石灰岩为主,枯水时河宽15——30米,水深1——5米,并间有断头潜水层。中下游河谷深邃,滩浅槽窄有大小滩68处,河床主要为砂砾、卵石组成,水枯时河宽30——120米,断面平均水深15,10米。径流补给以雨水为主,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34立方米/秒,年径流量40.68亿立方米,流速3.02米/秒,含沙量128克/立方米。每年4——10月为汛期,11月至次年3月为枯季。1982年7月28日,郁江发生特大洪水,县境内最大水面宽增至345米,最高水位增至59.13米,断面最深为22.90米,最高洪峰流量9750立方米/秒,最大流速5米/秒,最大含沙量增至4.41公斤/立方米。全河高程差1585米,彭水县境150米,平均坡降8.7‰。县内水能蕴藏量18.60万千瓦。
郁江流域在彭水县境段矿藏资源有煤、铁、硫磺、矿井盐、萤石、方解石等,是水稻、桐油、苎麻、红橘、蚕桑的主产区。解放前,郁江滩槽窄,只通木船。1939年6月25日,因马岩崩塌,联合乡蔡家坝以上受阻停航。解放后,经过整治,郁山镇以下54公里河段可通航载重10吨的机动船,中游可通行载重3吨的木船,是郁山、保家两个工农业物资运输的重要干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