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忠壮公祠

家乡区县: 淮安市淮安区

在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中,中国军队曾出现一位与邓世昌齐名的著名爱国将领,这就是为保卫平壤而壮烈捐躯的清军奉天统领左宝贵。

早在四十六年前,古镇河下中街罗家桥以西的圩河东岸有一座为世人共仰的“左忠壮公祠”,这座祠堂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是淮安回汉两族人民为纪念回族爱国将领左宝贵树立的一尊历史丰碑。
左宝贵(1837-1894),字冠亭,一作冠廷,出生在贫苦的回族家庭。祖籍山东齐河县(属今济南市),于乾隆年间迁至鲁南费县地方集(属今兖州市)。左宝贵父母早逝,他幼年便孑然一身在街头当皮匠谋生。过早的坎坷生活,密练了他刚毅不屈的性格。咸丰年间,年轻的左宝贵因打伤修补马鞍不付工钱的过路官吏,被逼背并离乡,逃到淮安投亲避祸,后与城内回族女儿陶氏结亲成家,遂定居淮安,从此淮安便成为他的第二故乡。

左忠壮公祠坐北面南,西傍圩河,造型古朴,十分庄严肃穆。祠堂门头横额石刻镌有“左忠壮公祠”五字。一进大门便是三间穿堂式的客厅,东西有厢旁、厨房。祠后是一片开橱的墓地,正中为左宝贵将军的衣冠冢(因尸骨无存以其血衣下葬)。其《墓志铭》碑文,记载了这位抗日民族英雄的生平史略、显赫战功以及朝廷对他的旌表。祠墓前后贯通,四周有花墙护绕。院内松柏苍翠,绿草如茵;墙外榆柳成行,巨可合抱。游客过往,络绎不绝。凡前来瞻仰凭吊者,无不肃然起敬。可惜,这一具有历史价值的古迹,在抗日战争中,遭到日本侵略者的洗劫和破坏,实在令人遗恨!
另外,在河下古清真寺大殿上,还悬有光绪皇帝为御祭左宝贵赐制的镶金楹联一副,这副联语全文已记不清,只记得上联有句为:“……仓卒而雄躯遽殉”;下联有句为。……喑呜之壮气未消。”上款金文为“钦赐头品顶戴双眼花翎马步三军统领提督军门左”品衔,谥号“忠壮公”。遗憾的是,这一珍贵文物,也已毁于“文革”。

ttt小丑(2015-06-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