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当地埋坟,都是坟头向东或向南、墓前视野开阔。“太子坟”却与之相反,它朝向西北,坟头直面山脊,视野极其狭窄。
从即将通车的渝湘高速公路保家下道,沿319国道线继续前行不足30分钟,便到了郁山镇境内。镇政府所在地——开元寺离319国道不远,沿支路下行约2公里就到了。郁山镇文化站站长罗涌江说,李承乾的墓就在河对岸的白池寺(白池村),距镇政府十几分钟车程。
白池村村支书王益平家后山是片梨园。罗涌江说,历史上这儿是座白池寺,至今土中能挖出残存墙体、瓦片和汉砖。沿梨园往东北方向斜上,穿过比人高的马尾巴草和茅草笼,前方便有一道山脊,人称“马颈子”。“马颈子”有个山包,当地人一直沿称“太子坟”。
说是太子坟,其实除了草丛中立有两块石碑,一块上书“唐朝太子李承乾墓遗址”,另一块上书“全县文物保护单位”外,再看不到任何标志性东西。若将外侧整个山包视作墓,那这个墓也足够“太子坟”之称,因为它占地至少有上千平方米。彭水县原文化馆馆长蔡盛炽说,若整个山包都是墓,那与《旧唐书——太宗诸子传》之记载“承乾卒于徒所,太宗为之废朝,葬以国公之礼”就不谋而合。
白池村64岁村民张仁发说,“听老辈子们传说,最早‘马颈子’没有那个隘口,隘口是李承乾死后,百村为给他垒大坟,采土时把山脊挖下去的。”历史上,郁山因盐丹兴盛,拥有“九宫十八庙”,其中“十八庙”之一的白池寺就在太子坟左下侧。照此传说,山包即是太子坟也就显得不无道理。
彭水当地埋坟,都是坟头向东或向南、墓前视野开阔。“太子坟”却与之相反,它朝向西北,坟头直面山脊,视野极其狭窄。郁山镇副镇长蔡小荣是这样认为的:李承乾被流放郁山后,日夜思念父皇,死前曾说“吾之身于黔州,魂必之于长安,侍奉父皇,以尽人子之责”。长安在墓位西北方向,承乾的坟头面向西北也就不足为怪了。
“此墓现在其实是一座空坟。”蔡盛炽说,唐玄宗开元年间,承乾的孙子李适之以才干得宠于玄宗,官居御史大夫。他几次上书请求将其祖归葬昭陵阙内,后得到玄宗应允。承乾尸骨于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五月二十九日,已迁昭陵,重葬于现陕西省礼泉县烟霞乡东周新村西边,西北距昭陵9公里处。1972年,昭陵文物馆对其重葬墓进行了考古发掘。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