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根源(1879(己卯年)-1965),字印泉,又字养溪、雪生,号曲石,别署高黎贡山人,祖籍山东益都(今山东青州),生于云南德宏州梁河县九保。近代名士、国民党元老。
1898(光绪二十四)年中秀才。 1903(光绪二十九年)入昆明高等学堂。
1904(光绪三十年)留学日本,学习陆军军事,先后毕业于振武学堂与士官学校。
1905(光绪三十一年)加入同盟会。
1909(宣统元年)回国,任云南讲武堂监督兼步兵科教官,旋升总办。
武昌起义后,与蔡锷等发动新军响应,成立大汉军政府,任军政总长兼参议院院长,继任云南陆军第二师师长兼国民军总统。
后参加“二次革命”,反袁世凯称帝活动和“护法”斗争等革命运动。
1923年,因反对曹锟贿选总统,李根源退出政坛,隐居吴中。
李根源
“吴淞战事”起,与张仲仁等抚伤救民,收敛大批阵亡将士遗骸,葬于藏书五峰山与马岗山。
1926年春夏时,游遍横山、尧峰、皋峰、穹窿、邓尉、天池、渔洋、支硎、天平、灵岩、阳山诸山,《吴县志》书影摩崖题刻访古探幽,历时3月,撰成《吴郡西山访古记》一书。
次年葬母亲阙氏于藏书小王山,建阙茔精舍,经营“松海”十景。
1931年,担任《吴县志》总纂,并撰冢墓、金石卷。
同时,担任吴中保墓会会长,还创办“善人桥农村改进会”、阙茔小学、成人学校,凿井筑路,绿化山岭,深为乡民称颂。
1936年,为营救“七君子”而奔走。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与张仲仁等倡议组织老子军。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行政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1965年病逝于北京,骨灰安葬于藏书小王山。今小王山辟有李根源纪念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