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峰民族文化底蕴丰厚。以明清之际“田氏诗派”为代表的文人创作使土家族文学发扬光大、盛传不衰;撒尔嗬.摆手舞、柳子戏、穿号子、四道茶、傩戏等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品位极高;鹤峰还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湘鄂边革命根据地之一。
鹤峰因历史悠久而神奇。这里古称柘溪、容米、容阳。早在新石器时代,土家族的先民容米部落就繁衍生息于斯。唐宋以来,为容美土司领地,田氏土王世袭相承,雄踞一方,800余载,“在楚蜀诸土司中最为富强”。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废除了土司制度。
1928年到1933年,贺龙在此建立根据地,使鹤峰苏区成为湘鄂边根据地的中心。建有湘鄂渝黔边区规模最大的满山红烈士陵园,属全国重点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共和国的“第一号烈士”段德昌等就安葬在这里。
● 鹤峰柳子戏
以“柳子戏”冠名的戏曲,好几个省市都有,但其形式和风格均不同于鹤峰柳子戏。鹤峰柳子戏,又名杨花柳,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五大地方剧种之一。鹤峰柳子戏是土司末期从四川梁山一带传入的民间戏曲。主要流传于鹤峰走马、五里、铁炉一带以及湖南省的石门县、张家界市的部分地区,是仅存的土司剧种。1980年,鹤峰走马成立了业余柳子戏剧团。1983年,该团参加了全国乌兰牧骑式文艺汇演。
● 撒尔嗬
撒尔嗬是流行于清江流域悼念亡人时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歌舞。跳撒尔嗬,又称“跳丧”、“打丧鼓”。土家族跳撒尔嗬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隋书·地理志》中记载的“绕棺”。到唐宋时期,撒尔嗬已基本定型,唐樊绰《蛮书》载:“初丧,鼓以道哀,其歌必号,其众必跳,此乃盘瓠白虎之勇也。”至元明清时期,地方史志对撒尔嗬的记载更为完备:“旧俗,殁之日,其家置酒食,邀亲友,鸣金伐鼓,歌舞达旦,或一夕或三五夕。”(嘉庆《巴东县志》)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