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乡村旅游业让金铃实现华丽转身

[导读]:一直以来,位于石柱县东部,距县城60余公里的金铃乡,因为基础设施差,地方经济发展缓慢,给人们烙下了“穷山恶水”的印象。近年来,该乡是如何实现华丽转身的呢?

一栋栋装修精美、错落有致的土家吊脚楼被群山环绕,小青瓦、坡屋面、浅灰墙、转角楼、外挑檐掩映绿色之中,别有风情;青石板铺设的人行道、古香古色的商铺招牌、齐备的基础设施……不少游客正在这里体验乡村旅游乐趣——唱土家歌谣、跳摆手舞、斗锣、舞龙灯,好不热闹!这是笔者近日在金铃乡看到的一幕。

一直以来,位于石柱县东部,距县城60余公里的金铃乡,因为基础设施差,地方经济发展缓慢,给人们烙下了“穷山恶水”的印象。近年来,该乡是如何实现华丽转身的呢?

银杏古树焕发活力

金铃乡银杏村因境内遍布的天然银杏林而得名,村内有挂牌上百年的银杏树上百棵,其中最大的树冠胸围达16.5米,堪称银杏之王。金秋时节,走进银杏村,目之所及层林尽染,橙黄的银杏林给整个村落披上了一层金黄色的铠甲。银杏、良田、瓦舍水乳交融,一片金黄中点缀着一抹亮绿,三五个农夫劳作其间,如同一幅诗意画卷。

“上千年的岁月打磨成就了银杏村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市城乡建委相关专家指出,“对银杏村这样的传统村落而言,除了对传统建筑、传统文化的保护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尤其重要。”

因此,近年来该乡对银杏村的土壤、水源、空间等银杏赖以生长的环境进行了严格地保护,并设立了禁建区。“村内这些上百年的银杏树,对营造整个村落的历史氛围和景观风貌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该村负责人看来,这些银杏古树就是他们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本。

据该乡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县利用金铃乡周围优美的生态自然资源,正着力申报七耀山国家级地质公园。

古村落焕然一新

“这里保留了土家吊脚楼民居的原生态。土家民居、民风民俗、农耕田园加上山水风光,别有风味。”带着家人自驾来此游玩的游客张文远说。

然而,谁曾想到几年前金铃乡的古村落却是一片狼藉。“2013年前,我们主要靠种植玉米、土豆、红薯过活。”村民余文兴说,那时很多村民是散养牲畜,使得周围环境又脏又乱、臭气熏天,“不要说外地人,我们自己走在路上都得捂着鼻子。”

2014年开始,金铃乡党委政府依托当地特有的自然资源,积极拓展生态休闲功能,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打造国家级传统村落和市级特色村寨保护示范村。据悉,该乡总投资100万元,新建人行青石板路1公里,实施土家民居风貌改造22户,铺设青石板硬化农户院坝1800平方米,整治场镇污水管网、厕所等,让昔日脏乱差的古村落面貌焕然一新。

传统文化得到传承

该乡在大力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同步推进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银杏村负责人介绍,该村落建筑群的主题和基础可追溯到湖广填川时期,由于当时外来人口大量迁入村落,对村上的经济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及民居建筑形式等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

目前,该村已对一些传统习俗进行了有效地保护和传承。“现在,我们正借打造国家级地质公园的契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为传统村落注入新的活力。”银杏村负责人表示,在坚持保护和利用一体的原则下,他们将结合资源特色,走借位发展之路,力求通过古村落探秘等旅游项目带动村域经济发展。

落后交通大为改观

以前,从县城到金铃乡,要走6个多小时的盘山公路,而且公路路面坑洼不平,遇到暴雨道路两旁还时常塌方,这严重阻碍了当地和外界的联系,影响了地方经济发展。

2009年,该乡连接外界的公路得到了硬化,到县城的时间缩短到了1个多小时。据悉,为进一步改善金铃乡的交通状况,经过县委、县政府争取,351国道将从此经过。

“351国道线将彻底改善金铃乡的交通条件,为当地的旅游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县交委负责人介绍,该项目预计明年开工。

俊俊-阳光(2015-06-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