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小长假,绵竹市遵道镇棚花村一处近30亩的猕猴桃采摘园人头攒动。成都游客张世毅形容自己是棚花村红心猕猴桃的“粉丝”,“这里的红心猕猴桃口感好,营养丰富。”
同样是在绵竹,九龙镇高效农业示范园里60多亩的美人指、贵公子、公主等优质葡萄也陆续进入盛果期,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这里葡萄的市场价为25元每公斤,是普通葡萄价格的十多倍。
红火背后,九龙镇农家乐老板廖俊宏也看到隐忧:果园、农家乐越来越多,绵竹以后拿什么引客?
廖俊宏的担忧,正是乡村旅游的共性问题:同质化竞争严重,易被复制。作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四川省首批乡村旅游示范市,绵竹如何打破发展瓶颈?
做强特色文化,引进市场力量是绵竹乡村旅游摆脱同质化竞争,走向“高大上”的关键。
以文化树立核心竞争力
今年5月,一部名为《绵竹年画传奇》的电视剧在四川电视台经济频道结束了为期4天的放映,收视率超乎预期,这是绵竹年画首次以连续剧的形式登上电视荧屏。
电视剧的拍摄地,正是绵竹境内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绵竹年画村。这座以年画产业、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为基础的景区村落正在成为绵竹人气最火爆的旅游目的地,仅在今年葵花节期间,接待游客就超过15万人次。
绵竹市旅游局局长谭琦认为,年画村的成功,在于抓住了绵竹文化的内涵。“不是每个地方都能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吸引游客,这是绵竹的核心竞争力。”她透露,灾后重建时,绵竹就将传统年画发源地射箭台村、大乘村与石墙村合并成年画村,并对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进行了整体规划和打造。
近年来,年画村的营收模式还渐渐从单一的旅游文化观光向观光、购物、休闲方式转变。绵竹年画走下画卷、围墙、大门,走上了沙发、茶几、箱包等其它载体,带动年画及其上下游产业蒸蒸日上。年画村景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王耀金告诉记者,去年,年画产业销售收入超过3000万元,产品远销印度、日本、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不仅是年画文化,酒文化、三国文化、忠孝文化、宗教文化、感恩文化都是绵竹吸引游客的独有“好牌”。
8月1日,汉旺(东汽)工业地震遗址公园首批东汽厂区地震遗址正式对外开放,包括东汽抗震救灾纪念广场、12层办公大楼、“丁一”小道等。“汉旺工业地震遗址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工业地震遗址,是抗震救灾精神和绵竹感恩文化的集中体现。”谭琦告诉记者,汉旺地震遗址创建国家4A级景区工作已经启动。
而在酒文化方面,集“酒生态、酒文化、酒旅游”为一体的“剑南老街”,已经成为绵竹独特的酒文化博览街。谭琦表示,绵竹有大大小小酒企上百家,“如何激活他们的力量,把酒文化与绵竹乡村旅游结合,将成为下一步的思路。”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