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出土80余件南北朝佛像 部分贴金尚存

家乡区县: 青羊区

记者16日从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在距离成都著名的宽窄巷子约200米处,发掘出土了80余件南北朝至唐时期的石刻佛像,个别造像还有贴金。此次发掘为学术界进一步研究南朝造像艺术提供了新的资料。
该遗址位于成都市青羊区下同仁路,遗址区东部,还有一段此前被勘探确定为唐代晚期以来修筑的罗城西墙。整个发掘区面积约500平方米,发掘出土了瓷器、陶器、石造像、建筑材料和钱币等重要生活遗物。
其中编号“H6”的灰坑内出土了30余件石刻残件,以罗汉头像居多,时代多属唐代。编号“H3”的灰坑内发现石刻佛像约50余件,时代集中在南北朝至唐之间,有单体佛、菩萨、天王像,也有背屏式组合造像,这些造像均为红砂石质地,个别造像外有贴金,雕刻精美,十分珍贵。
本次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易立透露,此次出土的一件背屏式造像有南朝“梁天监十五年”发愿文题记,是1498年前,造像所有人为他的亡父亡母所造;还有一件单体倚坐式托塔天王像在国内“极为少见”。
西汉末,佛教传入我国,到南北朝时期,佛教艺术发展达到第一个高峰期。南朝与北朝在我国南方、北方长期割据为政,从文献可知,南朝当时属于佛教文化中心。但与北朝丰富的造像遗存相比,南朝佛像存世稀少,目前已知的多集中在四川地区,又以成都规模最大,但现在能看到的总数也不超过80件,且很多造像的出土缺少科学考古发掘依据。
易立表示,此次出土的数十件南朝造像,有明确的出土地点和层位关系,为学术界进一步认识南朝造像艺术提供了新资料。目前,这批出土文物已经送到成都文保中心进行整理及修复。

LoveAntique(2015-06-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