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平市恩城街道办事处第四小学位于恩城文卫街,背靠风景秀丽的鳌峰山,前邻碧水长流的锦江河,学校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065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和谐宁静,是孩子求学的乐园,成才的沃土。学校始建于1958年,前身是恩平县环城大队民办小学,原校址位于城郊旧站村的集体饭堂内;1960年迁往义学村乡政府大厅;1962年迁至原县“万头猪场”遗址(即现在的校址)命名为“环城小学”;1984年7月,由恩城镇政府接管,更名为“恩城镇第四小学”,学校办学规模开始不断扩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多,从创建初期的26名发展到最高超过2000多名;1994年12月,跻身首批“江门市一级学校”行列。
1994年7月,由恩平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牵头,学校提供场地和学员,市文化馆提供师资,联合创办了“恩平市小小红豆粤剧曲艺培训中心”(简称“恩平市小小红豆班”)。该班现已拥有较为完善的设备设施,具备粤剧曲艺专场演出能力,先后排演过粤剧《女附马》、《选女婿》、《怒劈华山》、《飞兵奇袭沙家浜》、《碎銮舆》等折子戏及《山乡风云》全剧;曾在恩平市各镇巡回演出20多场,在新会市圭峰山首届庙会演出6场;参加过中国(江门)侨乡华人嘉年华大巡游活动,所到之处均吸引大批观众,赢得了省、市文化部门及社会各界干部群众的称赞。1996年该班学员参加江门市电视台,江门市曲艺家协会举办的曲艺大赛,粤曲伴舞《荔枝颂》荣获一等奖;同年吴飞凡学员参加全国少儿卡拉OK比赛获金奖,97年又荣获全国少儿“小梅花”奖;2000年,该班创作剧《爷孙戏群猴》参加广东省第五届少儿艺术花会演出荣获银奖,2001年该剧又获江门市“五个一”工程奖,同时在中央电视台第七套《大风车》栏目播出。创办以来,“小小红豆”先后向省粤剧学校、广州艺术学校输送了26名优秀学员,开创了恩平市小学生直接升读中专的新纪元,为弘扬南国传统粤剧艺术,培养恩平市新一代粤剧爱好者和接班人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学校也相继获得了“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广东省体育达标先进单位”、“广东省少先队先进大队”、“江门市创建‘美丽校园’先进单位”、“江门市卫生 模范先进单位”、“江门市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江门市文明学校”、“江门市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单位”、“江门市少先队红旗大队”、“恩平 市文明学校”、“恩平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恩平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恩平市德育示范学校”、“恩平市平安校园”、“恩平市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 位”、“恩平市少先队红旗大队”等一系列殊荣。学校每年推荐优秀毕业生的人数一直名列恩城城区前列,赢得上级部门、广大家长的普遍赞誉。
目前,学校共开设31个小学班,4个幼儿班,学生1400多名,在编教职员97人,其中本科学历38人(占39%),大专学历53人(占55%),中师学历6人(占6%);南粤优秀教师、教坛新秀3人,江门市优秀教师10人,恩平市名班主任、学科带头人、十佳青年教师、锦兴教育基金优秀教师12人。学校按规范化学校建设标准配备21个多媒体教学平台、校园网、智能广播系统;有多功能教室、科学实验教室、音乐教室、舞蹈室、计算机教室、美术教学室、图书阅览室、体育活动室等功能场室;有200米环形塑胶运动场及配套体育设施,是恩城中心城区一间师资力量雄厚、设备设施完善、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办学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小学。
五 十多年的创办历程,几辈人的辛勤耕耘,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提炼出“传承传统文化,健康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以“小小红豆粤剧班”为引领,成为 传承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以“向真、向善、向美、向上”为校训,形成“文雅、活泼、和谐、奋进”的校风,“勤教、乐教、善教”的教风和 “乐学、善学、博学”的学风。
今后,恩城第四小学将朝着创建艺术特色学校,传承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办学目标不断前进。
我参加了网络营销能力秀,我为我家乡恩平代言!
我的网络营销能力秀网址:http://wm23.cn/peizi
我的梧桐子网址:http://www.wutongzi.com/uc/65455447.html
我的微博网址:http://weibo.com/p/1005052677664964/home?from=page_100505&mod=TAB#place
我的博客网址:http://blog.sina.com.cn/u/2677664964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