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旅游之最

家乡区县: 韶关市曲江区

南华寺坐落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县马坝东南7公里的曹溪之畔,距离韶关市南约22公里。 南华寺是中国佛教名寺之一,是禅宗六祖惠能宏扬“南宗禅法”的发源地。
南华寺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天监三年,寺庙建成,梁武帝赐“宝林寺”名。后又先后更名为“中兴寺”、“法泉寺”、至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宋太宗敕赐“南华禅寺”,寺名乃沿袭至今。因禅宗六祖在此弘法,也称六祖道场。 南华寺建筑面积一万二千多平方米,由曹溪门、放生池、宝林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灵照塔、六祖殿等建筑群组成。建筑除灵照塔、六祖殿外,都是1934年后虚云和尚募化重修的。


1983年,南华寺最早一批被国务院定为国家重点寺院。2001年06月25日,南华寺作为明、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南华寺庙宇依山而建,殿堂在同一中轴线上,结构严密,主次分明。进入第一道山门曹溪门(又称头山门)后,就是放生池。池为椭圆形,上建一座八角形、圆柱挑角、攒尖顶式五香亭。宝林门是南华寺第二道山门,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建,清代及1912年重修,门联是“东粤第一宝刹,南宗不二法门”,横批是“宝林道场”。钟、鼓二楼相对,元大德五年(1301年)建。明清两代及1933年均曾重修。楼分三层,歇山顶,檐角挑起,格子门窗,钟楼顶层悬有宋代铸造万斤铜钟。天王殿建于明成化十年(1474年),清代重建,原为罗汉楼,后改为天王殿,殿正中央供奉弥勒佛像,后面塑韦驮像,两边塑四大天王像。

新中国成立后,多次拨款重修大雄宝殿、藏经阁、六祖殿、钟鼓楼及其他建筑。1981年10月19日至21日,南华寺六祖殿重建一新,举行了六祖真身像安座典礼,香港、澳门、广州等地宗教界知名人士意昭、圣一、心明、性智、宽纯等和当地憎俗群众三百多人参加了这一庆典。

全寺建筑的风格,呈中轴线两边对称布局。从正门进入,依次是曹溪门、放生池、宝林门、天王殿、大雄宝殿。
南华寺所见格局,重修于1934年,由时任广东西北区绥靖公署主任李汉魂资助,著名高僧虚云和尚主持,历时十年,表建成殿堂房舍243楹,新塑圣象690尊。

历史文化:

(禅宗建立)

六祖惠能在这里创立了禅宗,是佛教禅宗的祖庭。禅宗是中国的独创,是典型的中国化佛教。印度佛教只有禅学,没有禅宗。相传达摩从印度来到北魏,提出一种新的修行方法。达摩把他的这一禅法传给慧可,慧可又传给僧璨,然后传道信、传弘忍。弘忍之后分成南北二系;神秀在北方传法,建立北宗;惠能在南方传法,建立南宗。北宗神秀不久渐趋衰落,而惠能的南宗经弟子神会等人的提倡,加上朝廷的支持,取得了禅宗的正统地位,因而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惠能也因而为成为禅宗实际上的创始人。由于从达摩到惠能经过六代,故传统旧说将达摩视为“初祖”,而把惠能称为“六祖”。


(禅宗发展)

禅宗创立之后,影响南华寺藏经阁不断扩大,自身也不断发展,形成了曹洞、云门、法眼、临济、沩仰五大宗派(世称“五家”),它们不但取代了国内其人宗派的地位,而且还传播到国外。公元九世纪,传入朝鲜;公元十二、三世纪,又传入日本,并成为这些国家佛教的主流。此后,禅宗又自东亚传至东南亚乃至欧美等国。每年都有大批国外的佛教徒前来南华寺朝拜祖庭。

交通路线:

到韶关东站,过马路走到桥头的“韶关欢迎您”处,乘坐韶关-铁龙的班车在南华寺下。
在韶关东站乘坐韶关-马坝的大巴到马坝中华园站下,换乘3路到南华寺下

张淑婷(2015-06-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