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书法这一艺术瑰宝传承下去!”

“本文以《欣赏古铜币书法》一课为例,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直观地将古代几种钱币展示出来,以古币铸造的字体为例,讲解传统书法字体的历史和渊源,丰富了课堂内容,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是传统的书法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尝试,值得学习和推广。”这是第四届“全国(重庆·铜梁)中小学书法教学高峰论坛评审专家组对书法教学论文《信息技术在初中书法教学中的应用——以〈欣赏古币书法艺术〉一课为例》给出的精彩点评。

这篇获奖论文的作者就是悦崃中学教师杨成双,一个热衷于中国书法,潜心研究书法教育的人。

4岁开始练习书法

杨成双的父亲是原悦来区有名的中医,非常热爱书法。1975年,杨成双4岁,父亲就开始教他练习软笔书法。

杨成双在书法方面很有天赋,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很快就小有成就。到7岁时,他就随父亲利用寒暑假在鱼池、悦崃镇街上为两地的老百姓书写春联。

“由于当时个子小,每写一副春联都要围观的人把他抱上四尺长的方桌,然后趴着书写。”杨成双告诉记者,当时围观的人可以说是人山人海,像看‘西洋镜’。而且,他书写的春联也很受老百姓欢迎,在当时的物价下,一次赶集就可挣得400元的收入。

上小学后,杨成双在努力学习好文化课程之余,仍苦练书法。他说,他学习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时所花的时间最长,功夫下得最深。每书写完一张纸就张贴到墙上,待父亲出诊回来再对照古法帖进行点评。他自己也细心体悟,反复对照,找出与古法帖的差距。由于学得勤,每每闭上眼睛,仿佛法帖上的字样就在脑海里浮现。

多次得到名家指点

随着书法水平的提高,父亲和学校老师的指导已经不能满足杨成双对书法知识的需求。上初中后,他就报名参加了庞中华钢笔书法函授培训班。由于他从小练习书法,书写的作品得到了指导老师的好评。

上大学后,杨成双先后得到原涪陵师专党委书记杨圭言、学科教研室主任张莉等专业书法教师的指点,为他后来从事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打下了基础。

大三时,学院政史系组织部分学生到陕西省进行历史考察。这次机会让杨成双有幸参观到了西安碑林。

杨成双描述,西安碑林里收藏碑石近3000方。尤其在名碑荟萃展室里,陈列着圣儒、哲人的浩瀚石经,秦汉文人的古朴遗风,魏晋北朝墓志的英华,大唐名家的绝代书法,宋元名士的潇洒笔墨和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书画同辉的墨迹,诗画双绝王维的竹影清风更让他叹为观止。在这里,他还零距离参观了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欧阳询的《皇甫诞碑》。

1994年5月-6月,杨成双以长原涪陵师专鉴湖书画社学员的身份到北京“中国书法家”培训中心学习。在那里,他有幸得到新中国楚辞研究第一人文怀沙先生的亲自指点。“做一位书法家要勤学不断、手不释卷,特别是要打好国学基础,要体会书法艺术‘清’‘正’‘雅’的精神境界。”文先生这样教导他。

潜心书法教育研究

大学毕业后,杨成双被分配到悦崃中学从事历史教学工作,但书法练习没有间断过。走进他的住所,屋里堆放着的全是宣纸和不同字体的书法字帖。二十年来,他乐此不疲、孜孜以求。

与此同时,他更是利用课余时间指导有书法兴趣的学生练习书法,把书法艺术教育的探索置于一个广阔的天地。

2011年8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开展书法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艺术等课程中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中小学校还可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开展书法教育;2013年3月,重庆市教委决定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实施以实践大课堂为重点,以科技、阅读、演讲、书法、英语等为抓手的能力提升行动计划(简称“1 5”行动计划)。这更加激发了杨成双对书法教育的研究热情。2013年8月,杨成双开始在悦崃中学利用下午第三节的综合实践课,指导学生学习和练习书法,受到学校教师学生的称赞和好评。

多年书法教学经验的积累,杨成双写下了多篇书法教育论文,并获得业界好评:2012年撰写的书法论文《浅谈开展书法教育给中小学生的几点好处》被重庆市书法家协会举办的重庆市第七届书法学术研讨会选中,他应邀参加学术研讨会,并作学术报告;2013年3月撰写的教学论文《试论信息技术在书法教学中的应用》在第二届全国(重庆·铜梁)中小学书法教学高峰论坛中荣获书法教育论文类二等奖;2013年10月荣获重庆市首届中小学书法学科“卓越课堂”二等奖;2014年10月撰写的书法教学论文《信息技术在初中书法教学中的应用——以〈欣赏古币书法艺术〉一课为例》荣获第四届“全国(重庆·铜梁)中小学书法教学高峰论坛论文类一等奖,并应邀出席在铜梁区举办的颁奖大会。另外,他还在2012年被县政府评为 “优秀教师”。

面对这些荣誉,杨成双只是平静地说:“成绩属于过去,今后将继续努力,提炼思想、锤炼艺术,站好三尺讲台,潜心书法教育研究,让书法这一艺术瑰宝传承下去!”

俊俊-阳光(2015-06-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