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离我们最近的避难场所在哪里?
安全的疏散路线是什么?
今年将动工建设200个综合减灾标准化社区,这一工作正是为了解答上述问题。
标识
今年5月,成都市出台社区(村)综合减灾公共信息标识建设规范,共制定八大标识系统,这些标识将沿着疏散路线,从家门口一直竖立到避难场所。
社区
今年6月后成都就将动工建设200个覆盖全域范围的综合减灾标准化社区(村),“让市民出家门、出楼梯,就能自发、有序、安全、就近撤离到避难场所。
你知不知道身边最近的避难场所在哪里?从哪条路过去最近?这两个问题可能会困扰很多市民。今天是我国第七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科学减灾 依法应对”,市民政局透露将在今年动工建设200个综合减灾标准化社区(村),所做的工作正是为了解答上述问题:离我们最近的避难场所在哪里、安全的疏散路线是什么。
将建200个标准化社区
出门就能顺利找到避难场所
市民政局介绍,从2013年开始,成都市在中心城区选择10个社区开展试点,在社区(村)建设标准化的避灾标识系统,让人们沿着标准化避灾标识有序流动,科学和安全避灾。
在试点的基础上,今年5月,成都市出台社区(村)综合减灾公共信息标识建设规范,共制定八大标识系统,分别为疏散导向标志、综合减灾平面示意图、避难场所标志、自然灾害隐患点警示标志、指挥场所标识、综合减灾宣传标识、物资储备标识、成都综合减灾标识。这些标识将沿着疏散路线,从家门口一直竖立到避难场所。特别是在每个复杂路口,都会设置明确的标准化疏散导向标志。每个市民从自家门口出发,就可以在沿途标志的引领下,一路走到最近的避难场所。
据了解,今年6月后成都就将动工建设200个覆盖全域范围的综合减灾标准化社区(村),逐步实现综合减灾标准化标识系统全覆盖。为了保证建设执行到位,市民政局又精心选择了5个区(市)县的23个社区(村)作为建设样本,涵盖了多种地形地貌和多种形态的社区(村),为下一步全面推进做好范例,打造好综合减灾标准化社区,“让市民出家门、出楼梯,就能自发、有序、安全、就近撤离到避难场所。
排查自然灾害风险隐患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