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最初接触谷歌的时候,是初中一次上地理课,当时在讲着世界地图,老师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学习掌握知识,激发我们的兴趣,就给我们介绍了“谷歌地球 Google Earth”,说可以通过这个软件可以看到自己的家乡。那时,对于周围事物保持着极度新鲜感,便使用百度搜索下载了一个,而也正是在那个时候,才真正接触谷歌。可现在,谷歌退出了中国市场,除百度外第二个陪伴我成长,学习新鲜事物的搜索引擎就此与我告别,此时的我,对此表示可惜之外,更多是想知道谷歌为何不告而别。
于是,带着心中的疑虑,我百度搜索了一下。原来事实的真相是这样的……
谷歌作为一个名气大,块头更大的互联网公司,其商业模式在世界范围内无疑是获得成功,但它现在的架势却让无数爱戴它的中国网民看不懂,也接受不了,因为它作为商业市场中的一员,却狂妄地向中国提出了政治要求,而像这类事情通常是商业公司极力避免的。
另外,对于谷歌威胁要退出中国市场这一事件,一些西方媒体却发出了赞扬,并迅速把这一事件变成了批判中国的好机会。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站出来指责中国,国会议员发出更加刺耳的声音。对于这一点,突然想起之前老师曾给我们讲过希拉里对于中国种种偏见,而此时的我不得不在想这是不是西方所讲的“阴谋论”。总而言之,在这一事件中,谷歌处于风暴的中心,而且它的角色明显变了。
那么,我们还是回溯到根源去了解这一事件吧。最初,谷歌对中国市场提出了抱怨,原因是其服务器受到黑客“攻击”,经过一系列事情的演变,竟然要中国取消“网络审查”。从互联网安全的一个普遍问题,跳到了要求中国改变法律。的确,这一跳让中国人都感到惊讶不已。而此时,却有更多的人在思考着谷歌究竟是在做商业,还是在搞政治?如果是在做商业的话,那就应当遵守商业的市场范畴,有纠纷可通过商业的途径来解决,而不应通过商业行为来影响中国政治大局和社会改革进程,那完全改变了事件的性质,违背了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并且,对于中国互联网的管理争议,需要如何修改,必须要充分尊重中国的现状,也要以中国社会的承受力为基本判断标准,而不应该一昧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干预他国的政治改革。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现已相当开放,互联网的成长不断激励着今后的中国要更加开放。但是,任何开放都是有度的,而且开放要有一个进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国由最初清政府的“闭关锁国”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改革开放”。这一系列的发展历程,无疑于证明了中国对改革开放的态度,那么中国的门该开多大,路该怎么铺,这一切都应该由中国人自己来设计、安排,外界怎么说,只能作为参考。一个互联网公司,即便拥有最先进的技术,最丰厚的资金,就想左右这一进程,都是狂妄的。
其实,谷歌在中国经营三年多,却对中国的历史与现实了解的程度并不高。他们似乎已经忘记了一个事实,中国是主权国家,不再是19世纪时的租界,外国企业没有治外法权。在中国经商,想游离于中国法律之外,是对21世纪中国的误读。西方社会、跨国公司对中国建设性的批评和善意的主张,是有助于中国发展的。但如果背后隐藏政治企图,并想用一种威胁的方式来迫使中国就范,根本行不通。
总而言之,谷歌要中国取消网络审查制度,其结果只能像美国“Mashable”网站的一篇文章说的那样——“如果有人幻想中国会改变政策,让人无限制地接触反动、淫秽图片等内容,那纯粹是无稽之谈。”
中国这些年一直在西方某些人的鞭笞和叫骂声中成长,谷歌威胁引来更多责难没什么可怕的。但是这一次西方媒体对谷歌威胁退出一边倒地叫好,让中国民众不得不多一层警惕之心。并且,我在查看相关资料的时候,看到了英国《卫报》对这一事件的预测,如果谷歌摊牌,互联网世界将分裂,而友好的中国自然不希望看到这种分裂的局面,也不怕任何麻烦,更不会被这种预言所挟持。那么,中国社会就必须得团结在谷歌威胁面前。
虽然最后的结局是谷歌不告而别地退出了中国市场,但是对于许多中国民众而言,他们都表示很愿意使用谷歌的搜索业务。虽然没有谷歌在中国的业务,可能会暂时影响到一些中国人的网络生活。但是,作为已经习惯了谷歌搜索的中国民众都十分欢迎谷歌留下,但是留下来的谷歌必须要做出调整,也要适应中国的法律。而如果谷歌坚持要退出,对于中国而言只是少了一个更好的学习平台,但是凭借着国人的聪明才智,会有更好的“谷歌”代替原本的谷歌搜索,而对于谷歌退出中国市场,可以说是自绝于中国市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