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一种客观存在,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一个没有历史记忆的民族根本没有前途可言。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打开历史这本最好的教科书,坚持历史教育、坚持以史为镜,不能忘却曾经发生过的历史,根寻先祖,探寻荥阳古迹。
周固寺,位于荥阳市城关镇瓦窑坡周固村东200米,距郑州城区20公里,距荥阳城区8公里,西南与峡窝五云山相依,西北与周固寺龙山文化遗址相邻,往北分别与柏庙村圣母庙、北周村龙泉寺相望,四周多峭壁、悬崖、沟壑、杂木,占地5亩余,佛、道共存,山风为伍。
据《汜水县志》记载,周固寺始建年代无法考证,北齐天保四年(553年)已有造像碑,至后,寺院屡毁屡建。据民国《重修汜水县志》卷十《明重修周固寺记》碑文,可知此寺在明嘉靖二十年(1541)惨遭火灾,殿宇多被焚毁,信众曾募资予以重修。明末又全部化为灰烬,至清代又予重修。有学者说,寺院在西周时期就有了,由此看来,寺院至少有1600年历史
现存有后殿、大雄宝殿(前殿)及前院东配殿和钟、鼓楼等建筑。后殿面阔3间,悬山式,两面坡顶,上覆小灰瓦,前檐用斗拱出挑,构成前廊。殿内梁架上墨书“康熙三十三年”。大雄宝殿位于后殿之前,面阔3间,硬山顶,亦用斗拱出挑构成前廊。殿内脊檩有墨书题款:“大清乾隆五十五年岁次庚戌桂月谷旦会首太学生何泰住持僧会司僧会寂 暨孙普戒画匠刘汝翼”。梁架、檩椽均彩绘卷云纹等图案。殿前存清雍正十三年(1735)《增修周固寺记》碑1通。东配殿面阔亦为三间,硬山顶。在原大门左右两侧,分别建有钟楼和鼓楼,外部形状基本一致,均为四角攒尖顶。
千百年来,这里因木鱼声声、经声朗朗而香火不断,更因达摩、慧可、释永信等高僧留下足迹而声名大噪。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