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茶叶。
一个奇迹,一个故事,一首茶歌,一部电影。
在商南,人们都知道“没有张淑珍,就没有商南茶”。他们编写茶歌唱道:“南茶北移四十年,心血酿就幸福花;茶圣九天应回首,茶经补写商南茶。”因为张淑珍尊重科学,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改写了茶叶栽培史,结束了商南不产茶的历史。《茶叶栽培学》一书写道,茶叶生长在北纬30°以内、年降雨量2000毫米左右的南方。而商南县位于北纬33°6′至33°44′之间,年平均降雨量只有800毫米左右。商南县发展茶叶的事实突破了茶叶栽培学的传统理论,将种茶地向北推进了300多公里,创造了种茶的一个奇迹。
商南四季分明,气候宜人,自然风光旖旎,有长江三级支流丹江的过境,山势多由西向东,地势西高东低,山形陡峭,河谷深切,多溶洞山泉,山上植被葱郁,难怪乎南茶可以在此实现北移。
中共十三大、十四大代表、全国十大扶贫状元、全国劳模张淑珍是毕业于西北农学院的大学生,在二十世纪60年代初自愿来到商洛山中,当时,商南县的群众生活很苦,“住的茅草房,穿的破衣裳,夜晚溜光炕,白天没有粮。”怎样改变他们的贫困面貌呢?张淑珍在山上大做文章,终于做出了史无前例的大文章。用半个世纪最美好年华,谱写了一曲曲凝结着心血、汗水和生命的绿色乐章。
北纬30°这条温度带处于亚热带和温带的过渡地带,是适合大多数动、植物生活、生长的生物带,也适宜茶树生长。北纬30°是世界上公认的种植茶叶纬度的最高界限。
一部以张淑珍为原型、讲述商南茶叶史的影片《北纬33度》执行制片人吕亚辉介绍,张淑珍将茶叶这一品种北移了3°,听起来这似乎是挺简单的一件事,但要知道北纬33°这个地方原本是没有茶叶的,这等于是创造了一个新物种,难度是非常非常大的。
“在张淑珍半个世纪的辛勤努力下,全县人民认真贯彻执行历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决策,不懈怠,不折腾,一鼓作气,商南县由一个不产茶县建成了中国西部新兴茶区、全国名茶百强县、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茶叶示范县、中国茶叶之乡,其成功经验是极其丰富的,在陕西乃至全国都是十分典型的,值得学习和推广。”在陕西辛勤工作半个多世纪的老茶人、安康市茶叶专家程良斌如是说。
“商南泉茗”漂洋过海走进美国白宫
商南县茶叶产业发展局提供的资料显示,商南茶经过40多年的发展壮大,2013年底全县建成茶园面积20.4万亩,年产茶叶2200吨,产值达2.4亿元。目前已培育出绿茶、青茶、红茶、黑茶、黄茶、白茶等六大系列三十多个茶品种。“双山”、“秦露”牌商标被认定为陕西省著名商标,“双山”牌商南泉茗1992年在中西部茶促会上获“陆羽杯”奖。“商南泉茗”、“商南乌龙茶”两大系列产品被陕西省人民政府认定为“陕西省名牌产品”;县茶叶联营公司茶产品获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秦东集团茶业公司的“金丝翠芽”、双龙绿茶公司的“金丝泉”获中国(西安)茶叶博览会金奖。商南县荣获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茶叶示范县称号,并被国家林业局、中国林学会授予“中国茶叶之乡”的美誉,被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列入“全国名茶百强县”。另外,商南茶进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行列,有了品质和声誉的“身份证”,不仅受法律保护,更将为原产地赢得知名度。商南茶已成为傲然挺立于世界茶园中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
商南县茶叶联营公司的技术人员说,商南泉茗的生产工艺十分考究,不仅原料要选自秦岭东段南麓,而且整个生产过程还要全部按照深山传统做茶的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十般手工工艺,先后经过三十七道工序。可以说,一杯清香的绿茶浸透着劳动者多少辛勤的汗水。
商南泉茗,与汉水银棱、秦巴雾毫、紫阳毛尖齐名,成为陕茶的一枝奇葩。商南泉茗以香高、味浓、回甜、耐泡为特点,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普遍欢迎,成为市场上的畅销产品。
每年清明前后,驾车行走在商南312国道沿线,随处可见一垄垄修剪得整整齐齐的茶园簇拥在山坡上,层层叠叠的梯形茶园之中到处活跃着采茶人的身影。采茶姑娘娴熟地在茶冠上轻抖秀腕,玉指翻飞,一片片嫩绿的茶叶不停地飞入她们挎着的提篮。在商南县茶叶联营公司清洁化加工车间,只见机械不停地运转,一盒盒香气扑鼻的秦岭泉茗刚脱颖而出就被抢购一空。
自古以来,但凡好茶皆产于山清水秀、林深幽谷之处。商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商南泉茗清香馥郁的香气,比起南方出产的毛尖而言,它的茶味更浓,回甘更久。若要以咖啡豆做比较——我们将其称为绿茶毛尖中的“牙买加蓝山”也不为过;然而因其产量较低,这种茶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供不应求,并迅速成为当地人心目中的最优贡品……商南也因为这种罕有的绿茶被冠名为“中国茶叶之乡”——或许这是中国年产量最少的一个茶叶之乡,因而,央视7套(CCTV-7)也曾特意为此对商南茶进行专题报道。
在2012中国陕西(商洛)茶叶节暨第三届中国秦岭生态旅游节精品茶拍卖会上,秦岭泉茗“秦露”牌金丝翠芽茶、“金丝峡”牌商南红茶分别以每500克8.6万元、9.6万元的好价钱拍卖成交分获金奖,而商南县茶叶联营公司出品的秦岭泉茗“双山”牌高山茶茶叶,最终以500克13万元的价格成交胜出,获得“茶王”称号。两天共接待各类客商及游客100多万人次,成交额4960万元,客商协议订货26.5万公斤,金额9180万元。签约项目34个,金额达31.2亿元。活动期间,央视第二频道《生财有道》栏目走进商南,采播了题为《秦岭山区的种茶能手》的节目,浓缩了商南县普通茶农章元海的种茶经历,从侧面反映了商南茶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成为当地群众“生财之道”的成长过程。
今年4月在富水镇茶坊泉茗度假区举行的“万人品茗商南行”活动现场,当天明前茶供不应求,好多游客和外地茶商争相购买,累积销售茶叶2700斤,茶农收入达650万元。同时县上把茶叶和旅游结合起来,吸引了不少人气。
更令商南人引以为豪的是,2009年国庆节期间,拥有商南自主产权的“商南泉茗”漂洋过海走进美国白宫,作为礼品和纪念品赠送给了一些国外友人,他们都连连竖起大拇指称赞商南茶味道独特。商南茶已连起了商南人民与八方宾朋的友谊之心,正式走出陕西大门,迈向国际市场。
“商南茶就像商南人一样纯朴”
商南人喝商南茶,这不是大自然的恩赐,而是勤劳勇敢的商南人认识和驾驭自然规律,向大自然索取的结果。商南县茶叶站站长张淑珍说:“大自然赋予了我们温暖的气候,充沛的雨量,肥沃的土壤,丹江南北松杉密布、缓坡漆桐、郁郁葱葱,我们在这里培育出来的茶叶受综合因素影响,具备了香高、味浓、回味甘甜、耐冲泡的特点。”
商南是一块结构复杂,以低山、丘陵为主体的山区,地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度地带,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着独特的气候、植被、土壤资源,也成就了一个美丽多情的高山茶乡。这里一年四季都有鲜花盛开,一年四季都有水果飘香,一年四季都有雾气缠绕,一年四季都有草木葳蕤。那些茶树就栽在果树下面,天上的露水化作雾珠一样滴下来,滴在果树上,再滴到茶树上,所以那个茶,既有茶香,又有果香,每年早春清明前,采茶的姑娘们就将它们采下来,它们是茶树上最嫩最嫩的芽儿,嫩得轻轻一碰它们就会卷起来,羞答答的样子很特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