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粑粑

家乡区县: 桂林市平乐县

艾叶粑粑又称蒿子粑粑,是一道传统的汉族小吃,一般在清明节,寒食节食用。因为香蒿叶子很像辟邪的艾叶,也叫艾蒿,故可能有地方叫艾叶粑粑。香蒿草小,气味其实比艾叶清淡很多。
清明寒食里面有一种是艾叶粑粑,外表是深绿色的、里面的馅或是豆沙或是碎花生的甜糍粑,也有放碎菜叶做成咸的,入口即闻一股艾叶的清香。食之,可祛风驱邪。大冶地区用的是蒿草做米粑,也坐蒿子粑。

艾叶,又称艾草、香艾、蕲艾、艾蒿,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经。能散寒除湿,温经止血。适用于虚寒性出血及腹痛,对于妇女虚寒月经不调、腹痛、崩漏有明显疗效,是一种妇科良药。在传统中国民间医药学中,艾叶用于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属于极易就地取材的一味中草药。现代医学的药理研究表明,艾叶还是一种广谱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它对多种病毒和细菌都有抑制和杀伤作用,能平喘,镇咳,祛痰,能止血,抗凝血,镇静,抗过敏,能护肝利胆,对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艾叶作成的艾灸,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
除开药理作用外,艾叶还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食材。在中国广阔的南方及西南地区,素来都有食用以艾叶为原料制做的面食、汤品、菜肴的习俗。最典型的莫过于盛行于两广及湘、黔部分地区的民间美食——艾叶粑粑。

飞贼偷了个蛋(2015-06-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