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泾阳县文化产业发展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强县的总体目标,推动泾阳县文化产业的顺利进展,取得了一定成绩,2013年,泾阳县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34501万元,同比增长34.2%。
一、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通过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泾阳县演出服务业、文化娱乐业、艺术培训等文化产业得到发展和壮大,数量规模都有所提高。目前,泾阳县文化产业机构147个,从业人员781人,主要有文化休闲娱乐业网吧16家,广告服业12家,复印部14家、婚纱摄影及照相馆25家,文具销售13家,工艺收藏品销售6家、培训学校4家,书店16家、音像销售9家等。文化演艺类有整合广场文化注册的民间文艺演出团体19个,人员近千人,大型文化休闲广场3处。其次,发展文化旅游业。主要围绕“四个全国第一”进行,分别是:郑国渠首遗址、崇文塔、大地原点、安吴青训班,开发旅游景区专线,为泾阳县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一) 加强领导,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成立了泾阳县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任组长,县政府分管文化的副县长任副组长,以文体广电局、教育局、科技局、民政局、文物旅游局等17个部门和13个乡镇的负责人为成员的文化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泾阳县文化产业的规划发展。明确任务,严格考核,把文化产业考核指标纳入到年度目标责任当中。
(二)依托资源,积极探索发展新路
1、确定产业方向 泾阳,是民间传说之一《柳毅传书》的发生地,有四个全国第一,有红学专家吴宓、书法大家于右任、散文家李若冰、著名诗人雷抒雁等文化名人,文化资源丰厚。研究整理历史文化资源,泾阳县把非遗保护项目、艺术教育培训、文化生态旅游作为泾阳县文化发展的重点,把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作为打造名副其实“文化泾阳”的重要支撑点,推进园区项目建设,集中资金、资源优势,加快文化产业园建设,以安吾青训班为基础,深入挖掘整理红色历史,提升影响力。整理以郑国渠首遗址、李仪祉陵园为线索的水利文化,为沿泾河文化园区建设提供内涵支持。
2、资源整合开发
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农业、信息、教育、工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增强产业文化含量,延伸文化产业链,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结合水利文化、红色文化、文化名人效应优势,进行综合整理。通过实地了解、查看、调研,就项目目前状况、发展规划的可行性、设计方案等多次提出参考意见。泾河湿地公园、泾河动漫谷等大手笔的文化创意产业园落户泾阳,必将大幅度提升泾阳县的文化蕴涵,使泾阳县品牌形象和文化氛围得以提升。崇文塔公园已建成,目前试营业,彰显了泾阳县的历史文化,又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积极推动大项目建设工作:泾河新城科技文化产业园建设规模一期为科技文化产业园核心区,主要建设文化故事、科技体验、水上游乐、梦幻世界、情景模拟等共五大主题及相关基础配套设施。总投资1500000万元,2013年已完成投资70000万元;乐华欢乐世界,位于泾阳县高庄镇,主要建设游乐场、购物中心、住宅楼。总投资10-20亿元。张家山风景区和吴宓纪念馆等已进入议事日程。对于农耕文化产业园的项目进行初步包装,并提出悟空创意文化园的初步设想,目前正在文化招商洽谈当中。
3、形成品牌效应
泾阳县把扶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做为重头戏,热情服务、精心指导,结合县域实际情况,从政策、管理等多方面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借助砖茶、茯砖茶制作技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举政府之力,大力发展非物质遗产泾阳砖茶产业,为此,县委、县政府专门组织成立了泾阳茯砖茶发展服务中心这一事业机构,统筹规划发展泾阳砖茶,打响品牌。目前,泾阳县有砖茶、茯砖茶有限公司13家,砖茶产业已成规模。其中为首的怡泽茯砖茶有限公司128人,年产值3000万元。下一步,砖茶一条街、茶文化演艺等已进入发展理念,将继续加大开发力度。鉴于泾阳剧团在西府等地赢得的良好口碑和官办文化团体,我们扶持泾阳剧团发展,采取政府买服务的方式,每年拿出50万元,剧团在泾阳县范围送戏下乡30场次。督促剧团更新剧目,创新戏。继《尚书背卷》之后,目前,正在进行《柳毅传书》的剧目编写。
(三)支持鼓励,群文活动空前活跃
群众文化活动空前活跃,群文活动亮点频现,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有创新。广场舞、自乐班、书画展、泾河奇石展、摄影展、中秋诗会以及非遗日、读书日、农民艺术节等文化大餐,奉献给城乡群众。群众文化队伍日益壮大,群文活动更加活跃,具有参与面广,普及性强,积极性高的特点。目前,注册登记的群众文艺团体有19个,文艺协会13个。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