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历史人物 姚崇

家乡区县: 郑州市金水区

姚崇,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出身于陕县一个武将之家。父亲姚懿在贞观年间做过州都督。姚崇二十岁时,父亲病故,随母亲迁回汝州梁县广成外婆家。
广成泽在汝州西六十里,是东都洛阳外围的一处名胜。东汉朝廷曾将这里辟为宫苑,供皇帝游猎娱乐。姚崇继承了父亲的尚武遗风,每日以习武为功课,经常同乡里少年一起到山野射猎比武。十数年坚持不懈的锻炼,炼就一身强健的体魄和勇猛无畏的精神,诸般兵器无所不通。后来饱学之士张憬藏游学路经广成,落脚姚崇家,见姚崇气宇轩昂,眼神里透出一股灵气,非一般山村野夫可比,但与之交谈起来却感到他知识贫乏,文理欠通,力劝姚崇好好读书,增长识见,并鼓励说:“广成是上古贤人广成子所居之地,黄帝曾问道于广成子。你将来当以文才显名,很可能作到宰相一级大官,不要自暴自弃,要好自为之!”从此,姚崇潜心修文,刻苦攻读,学业大进,参加科举,考中进士,步入政坛,先后做了三次宰相。
姚崇入朝做事,负责理案刑狱,正值武则天时严刑峻法横生,他执法公正,把许多人从冤狱中解放出来,引起朝野注目,官职连续晋升。公元698年,武则天破格提升他为尚书,兼相王李旦府长史。五年后,因对罪武则天内宠张易之、张邦昌兄弟,被借突厥犯境这之际调任安抚大使。临行推荐了张柬之任宰相。705年,武则天病重,姚崇从边关回京,同张柬之密谋杀死了张氏兄弟,逼武则天让位给太子显。李显复位,以姚、张为宰相,因姚有功,加封为梁县侯。中宗继位,武家势力十分强大,姚崇没有按受相位,以种种借口出任亳州刺史。之后出现了《大名宫词》中张柬之被杀、武三思和韦后掌权,太子杀死武三思,韦后和安乐公主毒死中宗掌握朝中大权,李隆基发动政变杀死韦后拥李旦继位的宫廷权力争斗。姚崇幸免于难。
李旦继位后,于公元710年,拜姚崇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第二次当了宰相。因太平公主想走母亲的道路,掌握大权。姚崇向李旦建议将太平公主安置洛阳,诸王派往各州,确保东宫李隆基之位。昏庸的睿宗李旦如实转告太平公主,使事情败露。李隆基为争取主动,以姚调拨兄妹关系为由,贬姚崇为地方官。这任宰相在职还不到一年。
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唐玄宗继位消灭了太平公主的党羽,巩固了地位,决定起用姚崇为相。十月,唐玄宗在骊山下举行盛大阅兵式,参加的有二十万军队,旗帜相连五十余里,但军容不整,秩序紊乱。看到这种情况,玄宗大怒,下令把阅兵式总指挥宰相兼兵部尚书郭元振罢官流放。召姚崇速赴骊山行营。姚崇赶到骊山时,玄宗正游猎于渭河之滨。玄宗问姚崇:“卿颇知猎否?”姚崇回答:“臣少孤,年二十居广成泽,目不知书,唯以射猎为事。四十岁方遇张憬藏,谓臣当以文学备位宰相,无为自弃。尔来折节读书,今虽官位过忝,至于驰射,老而犹能。”于是指挥卒伍,呼鹰放犬,投枪射箭,进退有序。玄宗很称意,即拜姚崇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代替郭元振做宰相。
姚崇出任宰相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唐玄宗建议改除武则天晚年以来十几年间混乱政治的积弊十种。主要是罢免冗官,行法自近,禁绝贿赂等。玄宗很爽快地全盘采纳,并全力支持姚崇逐条落实。姚崇任宰相三年,实行了选贤任能、奖励清廉、精简机构、裁减沉员、惩治贪官、爱护百姓的清明政治,为“开元盛世”奠定了的基础。姚崇被誉为“救时宰相”,与唐太宗时的魏征、房玄龄、杜如晦并称为贤相。
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姚崇去世,亨年72岁。当时国家经济比较好,社会上特别是官吏中厚葬成风。姚崇对这一风气极为反感,去世前留下遗嘱:不准崇佛敬道,不准厚葬,只给他穿平常的衣服,不要抄经写像。并告诫子孙去世后也要照他的嘱咐去做,成为家法。姚崇节俭办后事的故事被后人传为佳话。

Destiny(2015-06-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