宕昌县地跨西秦岭铅锌、汞锑两个成矿带上。东有厂坝、崖湾大型铅锌矿床,西有岷县小寨铅锌矿床,历来被认为是成矿有利地段。据初步勘探,全县境内已发现的金属矿产有锑、铜、铅、锌、金、锰、铁等;非金属矿产有泥炭、石膏、重晶石、石灰岩、煤、粘土等。尤以锑矿点星罗棋布,为县内的优势矿种。其中浅而富的锑矿点已为乡镇开采,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石膏、泥炭规模大质量好,易于开采和深加工,具有极大的潜在经济价值,新发现的绿松石矿虽属矿点,但其价格昂贵,市场走俏,值得引起重视。另外全县共发现有黄金异常点13处,其中兴化、新城子、南河、官鹅、竹院五个点可采性最大,特别是锑、锰、泥炭、石膏等矿有一定的储量,开采前景广阔。
锑
锑是我县境内的优势矿种,也是开采利用获得经济效益最佳的矿种。已发现和探 宕昌县控明小型矿床一处,矿点6处,矿化点4处。其中水眼头小型矿床及四头山、瓦窑沟、银洞梁、大草滩、袁家湾等矿点和矿化点已被县乡镇企业开采利用。
1、水眼头锑矿:矿区分为南北两个矿化层:其中南矿化层有矿体2个,矿化体4个,北矿化层有矿体6个,矿化体7个,以1—4个矿体最好,长49.8——328.4米,厚1.5—3.87米,形态呈似层状及透镜状,产状与地层基本一致。表内D级锑金属储量5604.14吨,表外锑金属储量491.05吨,属小型工业矿床。
2、瓦窑沟锑矿点:矿区共有10个小矿体,其中地表6个,平硐中4个。矿体长15——34米,平均厚度0.2—0.8米,形态呈扁豆状及脉状。产状为走向2950——3200倾向北东,倾角530—890。
3、银洞锑矿点:矿区共有3个矿化层,其中1号矿化层长850米,厚3.69—28.96米,有6个矿体。矿体长91——136米,厚1.56—5.48米,其余矿体长25米—50.5米,厚0.48—1.11米,矿体形态呈似层状,透镜状。产状20—400<23—600。D级表内锑金属储量1204吨,表外7吨。
4、大草滩锑矿点:矿区共有矿体7个,矿化体6个,长6.5—15米,厚一般0.28——0.95米,最厚2.2米。形态呈脉状,产状以150—1750<53—750为主,次为3050<450。
5、四头山锑矿点:辉锑矿主要见于破碎带中,矿点内共发现有4条矿化破碎带。主要的一处金矿破碎带长50—150米,宽2—6米,多呈脉状产出,最大脉长可达1—2米,宽0.2米。其它三个破碎带不具规模,矿化不均匀,以脉状和块状辉锑矿为主。
6、沈家锑矿点:矿区仅见一个矿体和矿化体。矿化体长60米,宽10米。矿体位于矿化体中心,长40米,呈脉状产出。
7、三岔沟锑矿体:矿区见体2个,矿化体4个,形态呈脉状产出,产状以50—570<43—600为主,均分布于断裂破碎带中及其西南侧。
8、袁家湾、关殿下、茅刺滩和罗家均属矿化点。
铜
铜在县境内已发现铜矿点1处,铜矿化点6处。
1、马盘山铜矿点:矿区共见2条矿带。其中南矿带矿长约1000米,宽1—5米,由7个矿体组成,形态呈脉状,走向北北西,倾向北东东,倾角70—800。北矿带断续长800米,宽0.5—3米,由3个矿体组成,形态呈脉状,产状2400<850,部分倾向北东。铜金属储量3535.24吨。
2、赵家沟、铜厂、槽子里、孙家山、林家山和成家山均属矿化点,在此略。
铅、锌
铅、锌在县内仅发现铅锌矿点1处,铅锌矿化点1处。
1、兴化铅锌矿点:矿区共有3个铅锌矿体,均呈透镜状产出。Ⅰ号矿体长40米,厚3.3米, 宕昌县
产状3470<790。Ⅱ、Ⅲ号矿体长20—36米,厚3.1—3.6米,产状分别为3450<250和3470<350。铅金属储量449吨,锌金属储量757吨。
2、张家沟铅锌矿化点,在此略。
多金属
多金属矿在县内仅见4处。
1、堡子梁多金属矿点:矿区共有13个矿体,其中铜矿体2个,铅锌矿体6个,锌矿体5个。Ⅰ、Ⅱ号矿化带均产于F2断裂构造中,Ⅲ号矿化带产于F1断裂构造中。求得表内D级金属锌142.36吨,金属铅74.45吨,表外金属锌325.37吨,金属铅5.48吨,金属铜7.82吨。
2、代家庄多金属矿点:由省第五勘探院进行地质勘探,资料暂缺。
3、老家山和鱼鳞沟多金属矿化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