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至10日,由全国政协委员、教科文卫体委员会驻会副主任常荣军,全国政协委员、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空军指挥学院原副院长、少将朱和平,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政协原副主席、民建中央常委、贵州省委会主委、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省中华职业教育社主任武鸿麟,全国政协委员、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办公厅原副主任、少将曹育民,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政协副主席、中国职教学会副会长蔡志君等组成的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专题调研组一行15人来到湄潭,就“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进行专题调研。
省政协科技教育委员会主任唐福金,省教育厅副厅长代其平,副市长李莲娜,市政协副主席谭剑锋,县领导魏在平、张志勇、陈佐明、向波、谢虎、肖勤、黄正义、周开迅、高毅等省、市、县相关人员陪同调研。
调研座谈会上,李莲娜就全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等方面作了汇报;县委书记魏在平就我县基本县情及职业教育发展状况作了专题汇报。
魏在平说,湄潭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的理念,通过党政全力支持,夯实基础,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条件;职能职责到位,上下联动,壮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突出产业特色,产教融合,推动区域发展“同频共振”;注重教学实效,面向市场,实现社会需求“无缝对接”,不断强化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从招生、师资、经费等方面给予强力保证,职业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为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支持城乡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下步工作中,将进一步突出地方产业特色,强化农类精品专业建设;着力创新市场合作机制,强化就业质量提高;着力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办学内涵保障;着力加大经费投入,强化长远民生保障,举全县之智,倾全县之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升服务区域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服务能力,为湄潭实现一体化跨越式发展和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大历史任务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在充分肯定湄潭县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所取得的成效的基础上,调研组指出,现代职业教育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目前企业存在“招工难”问题,主要是结构性招工难,难以招到适合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旨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定位事关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目前职业教育还缺乏吸引力。
调研组强调,在职业教育发展中,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力度,积极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做到政府有为、市场有效。
座谈中,调研组还听取了遵义航天工业学校、遵义旅游学校、凤冈中等职业学校、湄潭以晴生态科技园、湄潭栗香茶业公司对于目前职业教育发展中政府应支持什么、企业如何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在湄调研期间,调研组一行先后深入茅贡米业公司、县中等职业学校、阳春白雪茶业公司等地,就如何加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产业体系升级之间的契合度作了重点考察,实地参观了中国茶城、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中心馆、象山茶博公园、中国茶海景区,了解了湄潭茶产业发展及茶文化等情况。
在茅贡米业公司和阳春白雪茶业公司,调研组一行详细了解了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销售模式、人才需求等情况。看着连续5届获全国十大优质稻米博览会金奖的“茅贡米”,调研组指出,湄潭农业资源丰富,农业产业化发展形势喜人。要充分利用职业教育这一平台,培养素质高、企业需求的人才,为企业发展壮大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企业也要为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让学生尽早地融入企业、融入社会,通过学中练、练中学,早日成长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在县中等职业学校,调研组认真听取了该校办学规模、人才培养等情况介绍,并走进手工制茶培训班,观看了学生手工炒茶、制茶过程。调研组强调,茶产业是湄潭的支柱产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之一,加快茶产业发展是湄潭县域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客观需求。县中等职业学校要立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加大办学力度,强化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多送学生进企业、进车间,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并不断根据社会需求完善办学理念,培养多方面人才,为湄潭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