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对于“文革”,如何定论,是是非非,也许不是我们老百姓说了算。不过恐怕现在60以上的中国人不会轻易忘记“文革”。这里,我想把一些“文革”中发生的事情,权当故事,慢慢道来。希望愿意回忆的同龄人予以补充,也许对于比我们年轻的人们能够知道一些“文革”。
1、革命串联:1966年大约从6月起,全国范围开始“革命串联”,首先是首都北京的一些“红卫兵”带有“中央文革领导小组”的相关旨意到全国各地“煽文化革命的风点反对走资派的火”,然后全国大中学校的“红卫兵和革命师生”或者组织或者当个都可以免费乘坐火车等等在全国各地进行相似的活动。
全国各地都设立了专门的“革命串联接待站”负责接待,安排红卫兵和革命师生的食、住、行。根据各地不同规定,红卫兵吃饭有不要钱的、不要粮票的和既不要钱也不要粮票的。在市里乘坐公交,一般只要“红卫兵证”甚至只要是学生,就可以免费。在北京天津等城市可以领取“红卫兵免费乘车证”。北京的乘车证特别注明不能乘坐去十三陵八达岭等线路公交车。
随着1966年8月8日,毛主席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接见“百万红卫兵”以后又紧接着接见了共8次,把年轻的大中小学生鼓舞到异常的疯狂。 红卫兵和革命师生往往手持红宝书(毛主席语录),佩戴毛主席像章和红卫兵袖章,身穿各式各样新新旧旧的解放军军装。高唱毛主席语录歌,“经风雨,见世面”、“破四旧、立四新”、···,进行着疯狂的所谓革命串联。“东风吹,战鼓擂”,砸碎文物古迹、批斗市长省长师长···。
经过革命串联后的地方往往立刻“燃起革命烈火”---在省市县委政府机关和大中小学校贴铺天盖地的大字报、抓省市县的负责人和学校的校长老师异常仇恨和愤怒的批判斗争。
这种革命串联,在邵阳这个地方,主要是外地的来邵阳,邵阳出去的相对比较少。邵阳火车站一直对本地红卫兵是要车票的。笔者是步行到衡阳才走出邵阳。
年底,中央文革小组限制了乘坐火车串联,提倡革命师生和红卫兵步行---“走红军长征的路”。很多人开始高举长征的旗帜步行去井冈山、延安、韶山等等革命圣地。但是乘坐火车的还是多数。
1967年初,大规模全国性的革命串联基本停止。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