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创建于1902年,是国家“211工程”重点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合作共建高校,全国本科统招第一批次重点大学。2012年成为教育部“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牵头高校,入选教育部“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成为教育部在西部地区重点建设的14所高水平大学之一,“中西部高校联盟”成员,中国最早创办的大学之一。[1]
贵州大学历经贵州大学堂、省立贵州大学、国立贵州农工学院、国立贵州大学等时期,1951年11月,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贵州大学”校名。1985至1988年,胡锦涛同志在贵州任省委书记时,多次到学校视察和指导工作,并成为学校85级应用数学班的“名誉班员”。2011年5月,习近平同志视察贵州大学,殷切希望贵州大学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更大的贡献。[1]
学校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学科8个、省级重点学科24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96个、专业硕士点10个,并被授权开展高校教师和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1]
拥有花溪北校区、南校区、西校区,太慈桥校区等[2],占地面积4476.6亩,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310余万册。有136个本科专业,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54172人,研究生8775人。教授546人、副教授96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3人。
截至2013年12月10日,学校与与美国、英国、法国、瑞典、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泰国等40多个国家的10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学校共派出300 多人次到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参加学术交流、进修和短期学术访问;共接待包括美国常务副国务卿约翰·内格罗蓬特(John D. Negroponte)及国际奥委会委员、国际拳联主席吴经国,香港特首曾荫权、澳门特首何厚桦等政要,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得主斯蒂格里茨(Stilglity)、法国波尔多第三大学校长SINGARVELOU、韩国培材大学校长郑淳勋等大学校长,相继率团访问贵大;先后邀请了包括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里茨(Joseph E. Stilglitz),澳大利亚皇家科学院院士、悉尼大学教授、博士等在内的200多名海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学校领导也先后访问英国牛津大学、美国西切斯特、日本创价大学、韩国培材大学等30多所高校。
学校拥有3个主要校区(花溪北校区、花溪南校区、花溪西校区),和6个分校区(太慈桥校区、罗汉营校区、沙冲校区、香狮路校区、小关校区、茶店校区)[3]以及一个挂靠学院(人民武装学院)。
注:因贵州省教育厅统筹安排,原属贵州大学的蔡家关校区现属贵州理工学院,但贵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仍在蔡家关校区。
各校区功能及地址:
花溪北校区(本部校区):一本类校区,含经济,文,法,管理、理、计算机等学院。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花溪大道
贵州大学花溪北校区校门[22]
花溪南校区:一本类校区,含农林,生命科学,动物科学等农科学院。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霞辉路
花溪西校区:一本类校区,是贵州大学占地面积最大,硬件功能最完善的校区,含化工,电气,土建,矿业等工科学院。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甲秀南路(与北校区体育馆相连)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