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曾是一道不解的方程式。 1992年,省政府批准成立了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年晋升为“国家队”,俗称“昌北开发区”。直到2001年,开发面积仅有1平方公里,引进了9家饲料企业,综合经济指标在中部地区国家级开发区排名倒数第二位。
如何才能解开这道方程式?2001年,新组建的管委会成员都在深深地思考着。 坐等机遇来临?“滚雪球”式发展?向上级政府伸手?一个个想法都被一一否定。就在这一年,省委在井冈山召开全会,明确提出了以大开放为主战略,全力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方向。 管委会一班人豁然开朗:开发区的出路在于扩大对外开放,用市场手段破解发展中遇到的各个难题。
打破坚冰靠利器。2002年,开发区与清华大学联手兴建清华江西科技园,这一战略举措吸引了众多境内外商家的眼球,仅用了一个多月时间,江西清华科技园就融资6000多万元。
这一成功个案,使开发区的决策者悟出了破解方程的捷径。按照常规,开发区的建设采用现有资金和引进资金的方法,逐步改善基础设施,然后开展招商引资,实现项目落户,壮大经济总量。开发区决策者反弹琵琶,打破常规,首先确立“三年翻两番,五年翻三番”战略目标,重点先解决基础设施和招商引资项目开工等难题,从而加快开发。
思路决定出路。自2002年以来,这里每三天引进一个项目,每四天开工一个项目,目前累计开发面积已经超过27平方公里。
筑巢引凤:形成产业集聚
开发区与南昌老城区是一河之隔,其发展模式被誉为“江西的浦东”,其发展速度又被誉为“江西的深圳”。浦东与深圳,都是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楷模,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何能与它们相提并论?一个主要的经验就是筑巢引凤。
开发区的“巢”并非单指厂房,其外延是引进大型企业,在短时间内形成产业集聚,使开发区的建设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科龙集团,在我国制冷产业排行榜中位居前列,如今已在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3.6亿美元,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空调生产基地,主体厂房面积15.8万平方米,为亚洲之最。去年,生产空调60万台,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上缴税收6300万元。 当初科龙集团在选择新的投资地时,有22个城市备选,南昌并不在其中,开发区究竟凭什么“屏雀中选”呢?
吸引力就在这个“巢”字上。说实话,刚刚起步的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资金、技术、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底气并不是很足。但是,他们敢于承诺,只要科龙能落下来,将负责引进相关配套企业,构筑企业快速发展的“暖巢”,从而降低企业的商务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在短时间内形成产业集聚。
诚信为先,立基之本。2003年,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首开先河,举办了空调产业配套专题招商会,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家企业通过实地察看科龙集团南昌生产实景,当即有20多家企业签订了合同。
科龙集团的成功,又吸引了另一家空调巨子——“奥克斯”的决策者飞抵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2003年9月,奥克斯集团斥资10亿元,在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兴建工业园,投产不到半年时间,南昌制造的奥克斯空调就成为全国各地的畅销产品。如今,开发区已经形成了年产300万台空调的生产能力,可带动相关产业实现产值10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万个。
唱响品牌:实现持续发展
品牌之争,是市场经济成熟的标志之一。然而,人们又往往把品牌局限于企业或某个单一的产品、某个单一的商标。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进入成熟期之后,决策者敏锐地觉察到,虽然区内有着众多的境内外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但是,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拓展,树立园区品牌已成当务之急。 开发区的负责人说,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高开高走”,意味着开发区的发展正朝着产业科技含量高,产业集群规模大,管理服务创一流,经济运行质量高的可持续方向前进。
开发区要树立这种独特的形象,必须要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系列举措。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发区认识到,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效率就是形象,信誉就是生产力,稳定就是最好的发展环境。无论是大小企业入驻开发区,3天内可办完登记注册、工商执照等,7天内可办好土地等手续,同时,在全国各级开发区中首创经济110服务投诉中心,为企业设立了“全天候保护伞”。总投资80亿元的晨鸣纸业从与开发区洽谈入驻的那天起,就一直享受到了投资兴业的“绿色通道”,一期工程35万吨涂布纸项目竣工投产后,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加快二期、三期工程建设的信心。
“高开高走”的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树立开发区良好形象的过程中,大胆采用国际标准,提升开发区的国际竞争力。从去年开始,开发区启动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ISO9001质量管理认证体系,使基础设施建设和对企业的服务与国际接轨。晶湛科技、新索利、旺尔康等企业是以出口创汇为主的高科技企业,投资商说,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了规范的服务体系,企业的知名度随着开发区在全球名气的攀升大大提高,今年的出口交货额可望突破8000万美元。
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历练成金。家电、汽车、电子信息、现代造纸四大产值超百亿元大关的支柱产业,正成为江西奋力崛起的排头兵。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