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榄雕

家乡区县: 广州市增城区

榄雕[1] 是广东省汉族传统微雕工艺品的一种,经过历代艺人不断进取,力求创新,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汉族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使得榄雕在中国南方独特风格的工艺美术品更加精巧和实用。它也是岭南工艺美术的重要一样特色。
中文名称广州榄雕
遗产级别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批准文号国发〔2008〕19号
批准日期2008年6月7日
项目编号835 Ⅶ-59
申报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增城
目录
1榄雕简介
2榄雕艺人
3榄雕历史
1榄雕简介
编辑

榄雕[2] 已入选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榄雕工艺秉承了岭南地区汉族文化的风格特征,造型秀丽、雅致,线条流
畅、动静结合、细腻精微,其
广州榄雕作品
广州榄雕作品(16张)
总体艺术特色可

以概括为:雕刻精细入微,形态小巧玲珑,其技法以浮雕、圆雕、镂空雕为主。花色品种也越来越多,新品种有多层花舫、通雕蟹笼、撒网渔船、吊链宫灯、花塔、古鼎、国际象棋等。按形式分,广州榄雕则有座件、挂件、珠串、核舟等。
榄雕产品的花色品种从三几种增加到50多种,如多层花舫、通雕蟹笼、撒网渔船、吊链宫灯、花塔、古鼎、国际象棋等。不少新产品在参加国内外展览时受到好评。
榄雕所采用的乌榄盛产于广东普宁、增城、番禺、中山等地,而增城县新塘的榄核,核大仁小,是最佳的榄雕材料,适于雕刻榄核船。
2榄雕艺人
编辑

黄学文,[3] 曾昭鸿,[4] 伍鸿章 ,蔡祖恩[5]
3榄雕历史
编辑

明、清期间,曾有寺院僧人以榄雕船售给香客,以示“普渡”之意。据查证,榄雕在新
李双核雕
李双核雕
塘已流传了300多年,在清代属贡品。清咸丰四年(1854),新塘乡艺人湛谷生(又称菊生)创作的榄核舫,名为“苏东坡夜游赤壁舫”,工艺十分精巧,所雕的人物情态各异,栩栩如生;舫中置一桌、3人围案而坐,旁边还蹲着一个书僮煮茶,船后有船娘把舵,船的两旁有8扇通花窗,皆可开合;船头的小链条也以榄核雕成,环环相扣,船底刻有苏东城《前赤壁赋》全文共537个字。该榄雕至今仍保存在增城文化馆。
榄雕和广州的三雕一彩一绣(象牙雕、玉雕、木雕、广彩、广绣)、粤绣(广绣和潮绣)、潮州木雕,潮州陶瓷,潮州剪纸,潮州嵌瓷、石湾工艺陶瓷、佛山剪纸、佛山秋色、潮州抽纱、枫溪瓷雕、肇庆端砚、新会葵艺、高州角雕、东莞烟花以及肇庆草席、阳江风筝、佛山醒狮、岭南盆景、广州红木家具、潮州锣鼓和麦秆贴画等传统手工艺品,琳琅满目,素享盛名,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同时又是上乘的旅游购物工艺品,深受人们喜爱。

吴丽姗(2015-06-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