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增江 1

家乡区县: 广州市增城区

增江,也称增江河。珠江水系东江支流。原来直接流入珠江口,自珠江三角洲平原形成后,成为东江支流。增江发源于新丰县七星岭,流经广州市从化区东北部转入龙门县西北部,再折向南流,为广州市增城区、龙门县的界河。于境内正果东北角磨刀坑流至龙潭埔接纳永汉河后,流量增加,经正果、荔城、石滩三地,于官海口汇入东江,全长203公里,流域面积316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35.9亿立方米,平均坡降0.74‰。[1] 上游建有天堂山水库,下游地区为重要工农业区,航运条件良好。[2-3]
中文名增江
也 称增江河
水 系珠江水系东江支流
全 长203公里
流域面积3160平方公里
平均径流量35.9亿立方米
平均坡降0.74‰
地理位置广东省南部
流经地新丰、从化、龙门、增城
目录
1干流概况
2主要支流
3社会经济
4治理开发
1干流概况
编辑

增江,也称增江河。珠江水系东江支流。原来直接流入珠江口,自
增江龙门县城区段
增江龙门县城区段[4]
珠江三角洲平原形成后,成为东江支流。增江发源于新丰县七星岭,流经广州市从化区东北部转入龙门县西北部,再折向南流,为广州市增城区、龙门县的界河。于境内正果东北角磨刀坑流至龙潭埔接纳永汉河后,流量增加,经正果、荔城、石滩三地,于官海口汇入东江,全长203公里,流域面积316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35.9亿立方米,平均坡降0.74‰。[1]
地派水为增江主要源头。地派水和蓝田水在龙门县合丫水汇合后,形成增江主流,至龙门下村,汇入铁岗水后,称西林河。
流经龙门县城下车田,再汇入白沙河,形成了增江上游第一个小平原,出龙华,汇葛布水、香溪水,再穿越山间曲径,出虎跳崖,进入永汉,在合口与永汉河汇流,形成增江中游地区第二个小平原。以上河段,称龙门河。从永汉以下,进入增城市境,称增江。[2]
2主要支流
编辑

增江流域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支流有地派水、蓝田水、铁岗河、白沙河、葛布水(又称陈禾洞水)、永汉河、派潭河、二龙河8条。[2]
派潭河,发源于南昆山马坑嶂,由高滩水、灵山水、高埔水、车洞水和小径水等5条小河组成。流经派潭圩于小楼镇合二龙河汇入增江。河长36公里,坡降为5.5‰。流域面积357.5平方公里,年径流量5亿立方米。
二龙河,原名澄溪河。发源于小楼镇内丫髻山。流经二龙圩、腊圃村,于大楼村汇入增江。河长22.5公里,坡降为2.8‰。流域面积122.7平方公里,年径流量1.5亿立方米。
和平水,又称九曲水。发源于正果马鼻岭,经白湖合冷水坑水流入增江。河长18.7公里,流域面积48平方公里。[1]
蓝田水,发源于寒山顶,于合丫水汇入增江,集水面积179.0平方公里,河长32.0公里,坡降5.91‰。
铁岗水,发源于三角山,于下川汇入增江,集水面积242.0平方公里,河长41.0公里,坡降2.64‰。
白沙水,发源于水尾尖,于车田汇入增江,集水面积176.0平方公里,河长32.0公里,坡降2.87‰。
葛布水,发源于沙帽顶,于水坑汇入增江,集水面积114.0平方公里,河长30.0公里,坡降6.13‰。
南昆水,发源于天堂顶,于永汉河口汇入增江,集水面积410.0平方公里,河长53.0公里,坡降6.92‰。
油田水,发源于加照,于龙门永汉汇入增江,集水面积110.0平方公里,河长27.0公里,坡降3.39‰。
平陵水,发源于掌牛岭,于博罗泰美汇入增江,集水面积169.0平方公里,河长23.0公里,坡降0.67‰。
地派水,发源于新丰七星岭,在龙门合丫水汇入增江,集水面积371.0平方公里,河长38.0公里。[5]

吴丽姗(2015-06-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