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江河发源于新丰县七星岭,集雨面积3160平方公里,河流全长203公里,平均坡降0.74‰,流经龙门县,增城市,在增城市的孙家埔汇入东江.流域内共有耕地面积53.07万亩,人口42.73万,其中农业人口36.2万.是市内五条主要中小河流中最大的一条.
增江河流域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支流有地派水,蓝田水,铁岗河,白沙河,葛布水(又称陈禾洞水),永汉河,派潭河,二龙河8条,其中以地派水为增江河主要源头.地派水和蓝田水在龙门县合丫水汇合后,形成增江河主流,至龙门下村,汇入铁岗水后,称西林河.流经龙门县城下车田,再汇入白沙河,形成了增江河上游第一个小平原,出龙华,汇葛布水,香溪水,再穿越山间曲径,出虎跳崖,进入永汉,在合口与永汉河汇流,形成增江河中游地区第二个小平原.以上河段,称龙门河.
从永汉以下,进入增城市境,称增江河.在增城市境大楼又与派潭河,二龙河两条支流汇合,从此增江河进入了平川.流经增城市城后,出石滩与兰溪水,西福河,雅瑶河,官湖水等共同形成东江右岸的增江河三角洲平原区,成为增城市的商品粮基地.计增江河流域8条主要支流中,在龙门县境有6条,加上区间共集雨面积1800平方公里;在增城市境有2条,加上区间共集雨面积1360平方公里.
增江河流域耕地分布,主要在龙城,永汉几个小平原区及增江河下游三角洲地区,其中尤以下游地远为大.农业生产以水稻为主,花生,大豆,甘蔗次之.特产有龙门的柑桔,增城的荔技,丝苗香米等.流域内较大城镇寅龙门,永汉,增城,石滩等.船远方面,在清朝时期,载重25吨货船可沿增江河上溯至龙门县城.
民国时期,载重5吨船只扔可航行.至建国以后,林区日益减少,沿河又筑陂引水灌田,以致水源不足,如上水土流失严重,河床逐渐沙滩化,故中上游地区已失去航运功能,以陆运代替了水远.流域内南昆山地区,是个自然保护试验区,北回归线就在其南部经过.该区林木茂盛,山青水秀,是个旅游避暑的好去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