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黄埔古港 上

家乡区县: 广州市海珠区

黄埔古港码头所在的黄埔村位于海珠区,北临新港东路,南隔黄埔涌与仑头相望,西临东环高速公路,东隔珠江与长洲、深井相望。黄埔古港见证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自宋代以后,黄埔村长期在海外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南宋时此地已是“海舶所集之地”。黄埔古港地区分为四个功能区,即纪念展示区、古港公园区、栈道餐饮区及村头广场区,集展示、传播、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文化公园型景区”。其中纪念展示区由黄埔税馆、永靖营(兵营)、买办馆、夷务所和展示街组成。黄埔税馆是整个建筑群中的重点。兵营处设有营房、瞭望台、兵器架等。

      在黄埔村,至今流传着关于一家婆媳、两代日本女人的故事,颇具传奇色彩。

  早在清朝中后期,黄埔村港口作为中国重要的对外港口之一,一时船舶云集,经济十分繁荣。因此,不少人外出留学、经商。公元1900年,黄埔村村民冯佐屏便到日本求学,其间认识了一位日本姑娘,二人感情很好,不久结为夫妻,村民传说,这位姑娘是日本天皇一位远亲,皇室还将一把“尚方宝剑”(一把宝刀)作为新婚礼物送给他们。二人婚后生下两个儿子。1924年,四十多岁的冯佐屏为侍奉父母,加上思乡情浓,于是携妻带子一家四口从日本归来,回黄埔村定居。

  冯佐屏非常疼爱离乡别井的日本妻子,为了使妻子开颜,翌年兴建了一幢三层高、日式风格的小洋楼,使她能安心居住下来。

  冯佐屏与妻子回国定居不久,日本便发动了侵华战争。日军在中国烧杀掳掠,残害中国人民。广州沦陷后,一股日军来到黄埔村,眼看村民即将大难临头,这时,冯佐屏的日本妻子取出她的“尚方宝剑”,高举过头,怒视日军。众日军一见,噼里啪啦齐齐下跪,然后迅速撤离黄埔村,从此不敢再进黄埔村骚扰。附近村庄村民得知日军不敢进黄埔村,便纷纷躲进黄埔村避难。因此,黄埔村又被称之为“平安村”。1944年,冯佐屏的妻子生病过世,葬于黄埔村内山顶。

  冯佐屏夫妇的长子后来也去日本留学,也娶回一位日本妻子。她日本名叫小野八重子,还起了个地道的中文名字“陈四妹”。陈四妹于1941年随夫来黄埔村定居,生有一子一女,另外还收养了一个女儿。

  黄埔村村民冯国玉告诉记者,陈四妹身材小巧,诚实友善,勤劳俭朴,但不善繁重农活。解放后,村里曾安排她到幼儿园照看孩子,她非常负责,热情有礼,深受孩子和家长们的欢迎。她能说一口地道的黄埔村方言,反倒是因为离开自己祖国多年,后来已不大懂说日本话了。

  遗憾的是,90岁高龄的陈四妹于今年初去世了。过去每逢日本新年,日本国驻广州领事馆均邀请其参加宴会。由于其长子长女均已移居美国,陈四妹后来与其长女之子一家生活在海珠区赤沙村,偶尔也回养女家小住数日。每逢黄埔村举行龙舟比赛或其他重大社会公益活动,她必赞助100元至200元不等。她最大的愿望是中日两国人民能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永无战争,永驻和平。

  中日两国民间通婚本不为奇,但黄埔村的日本女人,印证了黄埔村曾经有过的黄金岁月,凸显出村民们开放的精神和包容的情怀。

kuo(2015-06-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