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名扬天下。起因是他们参加了经合组织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在全部75个参与评估的国家和地区中名列第一。 一片欢欣鼓舞下,有个细节当时几乎无人提及——接受过1年或1年以上学前教育的学生,分数比没接受过的要高出足足10%。后来,这个案例写进了世界银行为中国所作的一份报告——《中国的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打破贫穷的代际传递与改善未来竞争力》。报告分析,这说明中国可通过普及儿童早期发展和教育服务提高人们的素质。
遗憾的是,中国内地几乎没有关于儿童早期教育对于人生影响的研究,学界更多的关注点还是在传统的义务教育等问题上。上海中学生研究是一个无心之果,并非针对性的,也无从深入分析了。
现象必有原因,我们只好借鉴国外的经验来说明。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发现,进入小学之后,富孩子要聪明灵活得多,难道贫富鸿沟也造成了智力差距么?美国学者们在几十年前开启了探寻之路。1965年,一个叫作“佩里学前教育项目”的实验在美国密歇根州进行。参加实验者为123名低收入非裔家庭的儿童。学者们把他们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3—4岁时接受学前教育,另一组则“放养”。然后他们等孩子慢慢、慢慢长大,隔几年回访一下。一路比较到40岁,结果太惊人——不管在教育程度、收入水平还是人生境遇上,受过学前教育的这一组都是活脱脱的“人生赢家”,碾压后者。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犯罪率上,受过学前教育的这一组也要低得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