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刀郎木卡姆是用生命来演唱,毫不夸张。7月的午后,距离麦盖提县城以北10公里的刀郎乡里,玉素因·牙牙和他的朋友正表演刀郎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可以简单理解为刀郎麦西热甫舞蹈部分的伴奏音乐,质朴,粗犷,充满原始游牧民族气息。但见牙牙和朋友们演唱时个个尽兴,高潮时甚至热泪盈眶。他们的眼中,唱歌无关乎技巧,而纯粹是一种对生活的感受和表达。
木卡姆与麦西热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据刀郎乡里的负责人介绍,演唱刀郎木卡姆时,一定要跳麦西热甫;同样麦西热甫在没有木卡姆、没有弹奏乐器的情况下也办不起来。
有一种说法认为,“木卡姆”源自维吾尔族祖先在从事渔猎、畜牧生活时期在旷野、山间、草地即兴抒发感情的歌曲—“巴雅宛”(旷野之意)。后来经不断融和衍变,到公元12世纪,这些歌曲发展形成了“巴雅宛”组曲,这就是“刀郎木卡姆”的雏形。
如今的刀郎木卡姆早已成为刀郎文化的另一张名片。2006年6月,“刀郎木卡姆”和“刀郎麦西热甫”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牙牙和麦盖提县的刀郎民间艺人多次被国家领导人接见,并曾赴多国演出,成为沟通中外的文化使者。
欣赏完刀郎木卡姆和麦西热甫,还可去刀郎画乡欣赏刀郎农民画。沙漠、白杨林、胡杨树,赶集、结婚、聚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成为农民画的主题。放下锄头拿画笔,画家们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只是根据感觉随心所欲绘着泥土气息浓郁的画卷,憧憬着美好的生活。
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12357868.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