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东山岛战役60周年:台海军事斗争史转折点

家乡区县: 福建省东山县

7月16日,是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军进行的最后一次登陆进攻战──东山岛战斗发生60周年。回顾国共几十年的交锋,虽然东山岛战斗规模并不大,却是台海军事斗争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东山岛,是福建沿海第二大岛,同大陆仅相隔一条约500米宽的八尺门海峡(现在已由海堤和大陆相连成了一个半岛)。该岛处于闽粤两省交界处,东临台湾海峡,南临广东的潮州、汕头,历来是海防军事要地。1953年7月16日,蒋介石将此岛当成最大的一次“反攻”展示舞台,当地演出一场登陆与反登陆的激战剧目。

这一场歼敌不过数千的作战在解放军战史上虽然只算一场小仗,却使蒋介石父子从此不敢再采取攻势,所谓“反攻大陆”只成为一句凝聚岛内国民党人的口号而已。

东山岛保卫战形势图

1949年国民党在大陆败退,剩下50多万军队连同100多万官员和眷属逃到台湾。当时中共中央确定了“解放台湾”的作战规划,美国为防止新中国倒向苏联而宣布“无意干预台湾形势”,国民党当局在1950年上半年一度感到危若累卵。不过,1950年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以朝鲜战争爆发为借口,宣布出兵朝鲜的同时也派第七舰队进入台湾。

美军“协防”台湾,使蒋介石感到其立身的基地从此无忧,便提出“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不过此时国民党军除去机关、勤杂人员,能作战的部队不过30万人,台湾因人口少又没有多少后备兵员,而解放军仅华东军区在1951年就有100万人左右,内地还有雄厚的后备兵力。何况解放军是胜利之师,国民党军则是新败之军,蒋介石政权在大陆上刚刚人心丧尽,没有什么可依靠的社会基础。当时解放军领导机关内部都议论,如果国民党军大举登陆,“真要开欢迎会”,这就能找到一个求之不得的歼灭残军的机会。

蒋介石也深知凭自身之力无法反攻大陆,因此一直要求美国参战。美军在朝鲜这一局部战场尚且沉陷难拔而无法打赢,自然不愿再涉入中国内地,却鼓励国民党军袭击大陆沿海,以此牵制中国军队的力量,从战略上配合在朝美军作战。

守军团长临机决定坚守不退

1953年1月艾森豪威尔就任美国总统后,2月2日在其首次国情咨文中公开鼓励台湾国民党军袭击大陆,人称这是实行“放蒋出笼”的政策。不过在这一年头几个月里,国民党军只是保存实力静观动态。6月8日,朝鲜停战谈判最后达成协议,蒋介石对于中美关系可能出现缓和十分恐慌,决定采取几年来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7月13日,志愿军在停战前夕为了对敌施加压力,发起抗美援朝后期规模最大的金城进攻战役,美国同意台湾当局袭击东山岛,以此对新中国在军事上起牵制作用。

台湾当局决意攻击东山岛的另一个重要理由,是因为蒋军认为东山岛一带是31军防区,但临近的部队是广东的41军部队。国民党方面从其自身的狭隘“经验”判断,四野出身的41军不会支援三野的31军。

参加进攻东山岛的国民党军有4个主力团,2个海上突击大队,1个海军陆战中队,共1.2万人,并有13艘舰艇、21辆水陆两用坦克和30多架飞机参战,蒋介石还指定金门防卫司令胡琏统一指挥。进攻前,国民党空军还对福建沿海公路上的许多桥梁实施轰炸,其中也炸断了由乘汽车通向东山岛的必经之路──九龙江桥。胡琏估计此桥一周内无法修好,但他未料到的是,7月15日夜九龙江桥已被当地党政机关组织民工修好,汽车又可以通行。

东山岛战斗国民党军指挥官胡琏

7月15日夜间,驻金门的国民党军1万多人在胡琏指挥下登船起航,船只驶出料罗湾后即被设在海边的解放军观察哨发现。福建军区马上通知沿海部队做好战斗准备,不过还不知道攻击目标在哪里。守备东山岛的公安80团接到命令,如遇优势敌军进攻,应留少量部队游击周旋,主力同岛上党政干部一齐撤出,待主力增援后反攻,以免蹈南日岛覆辙。

7月16日拂晓,东山岛沿岸民兵和部队巡逻人员听到敌舰艇接近的马达声,立即向团部报告,接着,东山岛后侧连接大陆的渡口处发现国民党伞兵。公安80团团长游梅耀认为敌来犯兵力较大,岛上已修筑了坑道工事,如让给敌军,随后反击也会增加困难,不如留下坚守等待主力增援。这一意见上报福建军区司令员叶飞后,马上得到同意,同时叶飞命令机动部队立即向东山岛开进。

时任福建军区司令员叶飞

解放军第31军最早调动的部队是步兵第272团,在天亮时便按军民共同演习过的动员方式征集汽车,第28军第82师和驻广东黄岗的第41军第122师也迅速向东山岛增援,在16日下午和入夜后也相继到达东山岛对岸。

增援部队及时赶到,并能顺利渡海进岛,这就决定了东山岛保卫战的胜利。

面对敌机的疯狂滥炸,解放军战士用机枪击落两架敌机

国军第一次大规模空降

7月16日4时40分,天刚蒙蒙亮,乘登陆艇的国民党陆军开始在东山岛的多处海滩上岸,以坦克掩护步兵向岛纵深攻击。解放军前沿部队在滩头杀伤了部分敌军后便逐步后撤。

此时让守岛解放军意外的是,460名伞兵在天亮时突然在东山岛北部通往大陆的咽喉八尺门降落,这也是国民党军在战史上第一次较大规模地实施空降作战。如果敌人伞兵控制了八尺门,解放军援军即使赶到,短时间内也只能“隔岸观火”,打垮这股从空而降的敌人成为赢得东山岛保卫战的关键。

这只国民党伞兵成员曾受美国中央情报局主持的“西方企业公司”培训,不仅武器精良、训练有素,又多从家庭受过共产党斗争者中选拔,因有阶级仇恨而作战顽强极少缴枪。不过因过于强调保密,他们登机时还被告知是去演习,跳伞前才知道任务和所在地,因对地形不了解而仓促上阵。

天空出现降落伞时,八尺门渡口附近只有解放军一个水兵连不足百人,多数人正在掩护岛上机关干部登船向大陆撤退。连长和六名战士正准备登船时看到大批敌机低空投下一串伞兵,遇乱不惊,立即下船从仓库里取出四挺轻机枪对空射击。最先跳伞的这批国民党伞兵不是在空中被击毙,就是因降落伞被打坏而摔死摔伤。地面上突如其来的机枪火力,也使国民党军运输机的飞行员大感恐慌,急忙把飞机拉到1000米高度,这样的高空跳伞不仅大大延长了伞兵飘落的时间,也导致着陆点分散。

在八尺门渡口打击国民党军伞兵部队的我军指战员

这批国民党军“精英”伞兵着陆时七零八落,为集合队伍,小队长、中队长都带了发烟筒,着陆时根据身份发出彩色烟雾来引导集合。身上冒彩烟的人马上引来解放军机枪射手的注意和扫射,许多人被毙伤,这使地面伞兵花费了近一个小时才组织起来投入战斗。

国民党伞兵跳伞时,解放军利用敌军着陆混乱迅速集合起队伍,抢占了渡口边300多年前抗倭时构筑的寨子作为临时工事。后林村的几十个民兵也在区委书记带动下集合,配合解放军坚守渡口。

国民党军伞兵收拢起来后,除伤亡者外还有300多人,人数和武器都占很大优势。他们占领了一处高地,以重机枪和迫击炮火力掩护发起几次冲击。战斗从早上5点多进行到接近上午9点,9点之后,解放军第272团乘坐临时征用民间汽车赶到八尺门对岸,接着全营600多人突破敌火力拦阻全部登上东山岛。看到解放军渡海部队到达,国民党伞兵退到后林村附近的高地上。解放军经过准备,在午后对高地发起总攻,勇猛杀上阵地后展开白刃格斗,激战到下午3点,国民党军伞兵大部被击毙或俘虏。

被俘虏的国民党伞兵

16日上午,解放军守岛部队主动放弃了东山县城,于8点左右退守全岛的制高点公云山、王爹山和牛犊山三个核心阵地。由于部队事先在山上构有坑道和土木工事,因而在国民党军猛烈的炮火和飞机轰炸下,能抵挡住数量10倍于己的敌军一昼夜猛攻。有的表面阵地被敌占领,部队就以志愿军在朝鲜进行坑道战的战例为榜样,退入坑道内进行战斗。其中公安80团2连依托一条长不到百米的坑道,在27小时内连续打退了国民党军49次冲击,最后的核心阵地一直未失守,一直坚持到半后夜增援部队大批到达。

守住公云山为核心的制高点,粉碎了八尺门降落的国民党伞兵,这就保证了增援部队能顺利上岛并控制有利地形,东山岛保卫战自此胜劵稳操。

我军指战员全线出击

解放军获胜后得到毛泽东盛赞

7月16日傍晚,台湾的广播宣布已经“占领了东山岛”,并要庆祝“大捷”,其实战地指挥官胡琏已感到十分沮丧。他看到伞兵夺取渡口失败,解放军增援部队已经进岛,最后的希望是攻下公云山这个制高点,还有可能打败数量远少于自己的对方部队。尽管国民党军不擅长夜战,胡琏仍让部下发起一次次夜袭,结果一次次被公云山守军打了下来。

据比较可靠的统计,在东山岛战斗中,解放军以伤亡、失踪1250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3379人 (其中毙伤2477人,俘虏842人) ,还击毁坦克2辆,击沉小型登陆艇3艘,击落飞机2架。台湾宣传机构当时吹嘘“完成任务成功转移”,后来其战史却基本讳谈此战。

东山岛战斗期间,毛泽东对战况十分关注,曾亲自到总参作战室,并询问这是否是敌军掩护其他方向的行动。战斗结束后,毛泽东指出:东山战斗不光是东山的胜利,也不光是福建的胜利,而且是全国的胜利。

不顾个人安危,为部队运送弹药的当地民众

东山岛战斗的胜利,是大陆军民反击台湾国民党军窜扰的最大一次胜利,随后朝鲜停战也于7月27日实现。此后台湾国民党当局除派遣武装特务外,作战部队从此停止对大陆沿海的登陆袭扰,解放军则发起了在东南沿海的一江山岛等登陆战和海空攻击。历史证明,蒋介石“反攻大陆”的口号,只是完全不切实际的呓语,这既为东山岛之战所证明,也是历史大势所决定。

纪念东山岛战斗牺牲将士的东山战斗纪念碑

 

符号~~(2015-06-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