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刀面——大刀演绎痛快淋漓

家乡区县: 石家庄市井陉县

井陉核桃园的拖刀面,因工具独特,技法独特,面好吃,现已列入市级非遗。

吴福新的小院收拾得一尘不染。70多岁的他在众人帮忙下,从二楼运下来长约一米五的大擀面杖,比擀面杖还宽的大案板,以及两条木凳。架好案板,老吴开始和面。他兑了一盆加了盐、碱的温水,徐徐倒入面粉中,和成颜色淡黄的一大块硬面团。老吴说,加盐碱是为了面条口感脆爽筋道,盐碱比例适当是和好面的基本条件。另外,手劲儿也很重要,和面要达到“三光”境界:盆光、手光、面光。

面团放置一会儿,饧好后,老吴操起擀面杖,将面团首先压成长方形,再卷起来徐徐擀开。恰逢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小组的4名志愿者也来拍照,大家兴趣颇浓,轮流上手试了一把,结果一致感慨:太费力气了!光靠往前推不行,还要用手按住面皮往下压、往两边压,怪不得过去这活儿专属于男性壮劳力。最后老吴将面擀成宽约八十厘米、长约一米五的一大片,在案板上铺厚厚一溜玉米面,将面皮垫在玉米面上层层叠好。之后拿出独门“武器”:特制大刀。只见这刀,长约60公分,由刀槽和刀片组成,刀槽的一头是刀把,另一头弯下来,在底端铸成一个圆形平托。因大刀太沉,拿不起来,切面时需握住刀把,来回拖动,故名拖刀面。拖动过程中,那圆形平托始终不离案板,自然而然起到平衡的作用。

说着容易做着难。切面时要靠刀自身的重量往前滑动着来切,而不能刻意地往下压着切。老吴切面刷刷地,看似不慌不忙,其实速度很快,切出来的面条粗细均匀、不连不豁、四面有棱。整齐地码在盖帘上,看了让人馋虫大动。

电商—杜娇娇(2015-06-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