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的风俗

家乡区县: 陕西省吴起县

婚嫁风俗

婚嫁即娶媳妇、嫁姑娘的仪式(俗称“过红事”或“喜事“吴起的传统婚嫁,礼仪繁冗,讲究很多,县内也有南北东西之区别,但一般都有以下程序。
打问亲事
未婚男女,经人传话,双方互相打问,了解对方年龄、相貌、人品、文化、职业、家庭门风等是否般配,确
长征会师(吴起县)
长征会师(吴起县)
定是否联姻。
看家见面
经了解联姻双方父母及子女基本同意后,先请一个说媒人,由媒人牵线,女方父(母)和女儿到男方家看家居环境见面。一般互问家庭状况孩子爱好、志趣及将来打算。主要是让女方更全面地了解男方及其家庭情况。古语说得好:“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这次见面非常重要,基本确定双方是否同意结亲。男女双方也可以单独会面谈心,更进一步地了解对方。
接把柄
看家见面经过互相了解谈心,如双方父母和儿女都同意结亲,男女双方要互送定亲信物,俗称“接把柄”。如未“接把柄”就说明有一方不愿结亲,婚事就无法再说下去了。媒人会婉转地向另一方说明。
定亲
男女双方同意联姻后,择吉日,由男方带烟酒、衣服,与主事人一般为父亲)、媒人到女方家,经媒人说合,商定好彩礼(男方给女方的财物)互相敬酒,婚姻就算正式确定了。
行礼议话
是联姻过程的一重大仪式。男青年由媒人及家长陪同,带一只宰杀的羯羊、烟酒等物到女方家,女方请女子的外家、家门(户族)及主要亲戚相聚,叙情说亲。双方男女及家长当着众亲友商定婚事并交付彩礼,讲定女方所要的衣饰、家什和女方主要陪嫁物,并正式商定办理结婚手续时间和娶亲的日子,男方将事先选定的过门日子通知女方。并商定娶送人的有关事宜,如参加娶送人数,动用什么牲口或多少车辆等。这一次就要将结婚贺喜的所有事情都确定好,以便双方做好准备。
办理结婚手续
按照行礼议话时确定的时间,男女双方在规定的政府机关办理结婚手续(现在还要经过婚前医学检查)。这是确定法定婚姻的一项程序。只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的法定条件,即可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婚姻关系依法正式确立。
订吹手
预订一支鼓乐队为婚庆助兴。订吹手时要交定钱,预示双方要信守诺言,否则过事时吹鼓手可以不履约。
贺喜
双方按照议话时商定的娶亲日子,将新娘娶回新郎家即为贺喜。这是婚礼程序中最为隆重的仪式。这天,男女双方的亲朋好友都要分别来到两家参加送、娶仪式,男方娶人的先来到女方家,行完娶人礼,吃毕酒席,然后由女方送人的陪上新娘和娶人的共同来到男方家。这天,送、娶的程序有很多讲究。
媵马
就是新娘骑乘的马。要给媵马戴红脑缨和串铃,鞴好鞍韂,驮上新人的铺盖衣物等。男方娶人的未起程前,新郎先要骑一下媵马,叫“压媵马”.意思是看马是否合适,鞍子备好了没有。媵马要用未阉的公马、公驴充当现在大多不用牲口,而是用汽车,但新郎还要在车里坐一坐,以示压媵马的程序。
媵衣
即新娘穿的结婚衣服。全部由新郎家准备。贺喜那天由男方娶人的全部带到女方,经清点后交给女方,新娘在离开娘家之前要将平时穿的衣服全部换掉,穿上结婚新衣(媵衣)迎娶。
照妖镜
新娘迎娶的过程中身上佩带的镜子。旧时一般用铜镜。给镜子穿一条布带绑在新娘的腰里。新娘上马时镜子在新娘的背后,走过一半路后要换在前胸,意即辟邪。
彩子布
即红盖头。多用大花红布(丈二长)中间绑一朵大花,新娘顶在头上,两头披肩下垂。一为遮羞避尘,二为吉利美观,增加喜庆气氛。现在坐车互有顶红头纱的。
迎亲人
贺喜的那一天,男方要先到女方娶亲。娶亲人由介绍人、代事人、娶人婆姨(有配偶的妇女,多由新郎的嫂子、婶娘充当)、拉马人、驮箱子的人(专门运输女方陪嫁箱子的人)及一班吹鼓手组成,娶亲人必须是单数(加上要娶的新娘就成了双数)。
送人的
即陪送新娘的人。两位送人婆姨(一般为新娘的姑姑、姐姐或嫂子)和女方外家、姨家、姑家亲戚及本家爷爷、兄弟和族中各辈人组成。送人的人数一般是娶亲人数的两倍左右。
丧葬风俗

为死者举行丧礼(俗称“过白事”),也有许多繁冗的程序。
寿材寿衣
老人过了六十岁,儿女们就开始为其准备棺材殓衣,称为寿材寿衣。棺木以柏、松为料,内外刷清漆,通体雕刻花纹、按迷信说法丧服要保持清洁无污,儿女哭泣的眼泪不能滴在丧服上。在老人未咽气之前,要先将老衣穿好。传说若死后再穿老衣。这些衣物就不能随死者而去。
死者去往阴间骑乘的“马”。也是纸活之一。一个用纸制作的童子牵着一匹备着鞍子的纸糊的马。死者将要咽气的瞬间,要为其烧“接气马”即将事先做好的纸马在门外跪烧,跪者边烧边转面而泣,口呼死者“上马”意为死者骑马归阴。随即将死者从炕上移下地,身铺谷草,脚向门口仰卧,身上盖几张白麻纸黏起来的纸幔。
口含钱
死者嘴里含的钱。人死后要给嘴里放一枚银制的小钱,钱上有一小孔,将穿的红线绳留在嘴外边,意为“口含金银,遗福后人”。
请阴阳看日子
人殁以后要请一名阴阳先生,阴阳先生要根据死者的生年八字、死卒日期,结合当时的天干地支和老坟方位,选定下葬的日期(或三日或五日七日),如果老坟或原先所看坟地山不利(阴阳按迷信方法计算的)不能进入老坟或下葬,只能暂时寄丧(另选一块地暂葬)。如能人土为安进老坟,那就是最有福气的。
报丧
向死者亲友发出丧事消息叫报丧。向死者的娘、外家报丧,孝子要亲自登门,对受报者无论长辈、平辈,均要行叩头礼,以表示自己的悲痛心情和对逝者的怀念之情。
落草羊
也叫“领牲羊”。为了让死者无牵无挂,顺情顺意地离去,在死者移到地下后,立即杀一只羊,剥去羊皮,刨出羊肚子倒去粪渣连同鞔肚油蒙在羊角上并将羊放在板凳上,祭在灵前,意为给死者领路。
守灵鸡
捉一只老公鸡,拴在灵前,为死者守护灵魂:这只鸡孝子不吃、不养,丧事结束后,一般都送给了阴阳先生。
破孝戴孝
即剪开孝布,分发给孝子。破孝由同族中有后代的年长妇人承担,孝布均用白布,每幅6市尺、3市尺不等。死者的女儿女婿及外家娘家的孝布由死者儿孙准备,族中的孝布自备。近亲要佩“拉孝”(孝布从头到脚),或穿孝衫。其他人只戴孝帽。孝帽为3市尺白布或一块白羊肚毛巾。过去还要鞔鞋,死者的儿女、孙辈等要用一块白布将鞋面遮起来,并且不能撕掉要自动脱落,现在已不再鞔鞋,大多用白球鞋代替。
送祭奠礼
凡请来的亲友、同族人都要为死者带祭奠礼物——即羊、馍、纸,现在一般送纸和花圈。
纸活
用高粱秆、葵花秆、竹条、彩色纸做成的各式各样的小房子,意为供死者在阴间居住用的:以件数的多少和式样的不同,分别称单件、小院、中院、大院,现在也有做电视机、洗衣机、小汽车、电冰箱等形状。先将纸活安放在死者停放的地方(即“灵堂”),死者安葬时搬在坟地按设计的顺序摆好烧掉。
破土打坑
阴阳先生在事前找好的坟地里,用罗盘找准埋葬死者的具体方位,然后用一件银器划好墓坑的方位才可破土打坑,这件银器就归阴阳所有。墓坑一般深9——12市尺,再从坑底打一土窑,窑宽3——4尺,长8——9尺,现在多有砌砖墓的。
出榜
用来“超度”亡人。由阴阳先生书写被超度人的生平事迹等情况及后代辈次、姓名等。还要画符咒和书写一些对联以昭示神鬼,张贴在比较醒目的墙壁上,即为出榜。榜分为“龙虎榜”和“平民榜”两种。“龙虎榜”在榜头、榜尾画上龙、虎图样,这要有过官职和功名的人家才能出龙虎榜;一般百姓就只能出平民榜。
灵堂
安放死者的地方。两旁有挽联,中央设灵牌或遗像,正面摆放纸活。要有一名孝子跪守在此(不能离开,孝子多的可轮换),招呼来客吊唁死者,孝子每遇有人来祭吊,均要帮助点纸,陪跪叩拜。
请灵
把纸活摆放整齐,灵堂设置好后,要请新亡人的灵魂进入灵堂享受祭祀。若有先前死的亲人须从坟地请回灵堂一起享受祭祀。在坟地里请灵是由孝子怀抱被请人的灵牌或灵楼,与阴阳和吹鼓手一起来到坟地,由吹鼓手三吹三打、阴阳口念经词请灵魂上路,孝子在坟前跪下,拈一撮土放进灵褛,吹鼓手一路吹吹打打引回灵堂。
下话
向死者娘家、外家说情的仪式。摆一桌酒席,请娘、外家人上坐,孝子披麻戴孝跪地,管事的给娘、外家来宾每人斟一杯酒,由死者的长子或管事人叙说死者病变,下世时间,棺木、丧服准备情况,以及怎样办理丧事。娘、外家人根据情况起身查验棺木、衣服及亡人,并提出要求,要孝子回答。知道孝子对亡人很孝顺,事情也准备的风光,看一盅酒后,经娘、外家人允许,孝子可以站起来说话。有时会出现僵局,由管事人及乡邻说情调解,促其达成协议。协议未达成前,孝子跪地不能起来。
客祭
即来客上祭品。凡参加殡仪的人都要将带来的祭礼在灵堂前供奉一番,烧一张纸后再端去。上祭札依辈次逐个进行。
主祭
主祭,就是孝子给死者供奉饭食。在死者跟前放一供桌,供桌上摆鼓各种饭菜。
打醮
即请阴阳先生念经超度亡魂,禳除灾祟。其中活动有“起经”、“拜忏“、“破狱”、“搭桥”、“合户”、“放施食”等。根据活动的多少和过白事时间的长短分为“半醮”(即阴阳先生念的经少一点)和“全醮”(即阴阳先生要把超度亡人的经文全部念完)。一般新亡人适逢天气热都打半醮,迁坟或天气冷打全醮,也有视经济状况而定的。
破狱、搭桥
按迷信说法,是为死者向神赎罪超度的一种仪式。意为人死后免下“连狱”受苦,顺顺当当走过奈何桥与冥人同享下世之乐。其程序、设施繁琐先在附近一开阔处用高粱秆、绳索等搭一座狱城,狱门分东西南北中,域门贴上各类条符,阴阳多人领头打、唱、念,吹鼓手吹打随之,孝子中一人持“引魂幡”,一人手端香盘随后,其余孝子排在后边跟随游转。每破一座狱门孝子要烧香表跪拜,城外人放爆竹,破狱城五门之后,参加破孩的人全部回到自家大门口(沿路要撒用玉米心蘸油点燃的火球),引亡人过“奈何桥”。在大门口用桌椅木板搭一“桥”,孝子持“引魂幡”抱牌位子跪下过桥,边过边呼叫死者“过桥来”,其余孝子要应答“过来了”。
万连
把亡人的魂魄请回后,鼓乐和阳阳边打念边吹打,给亡人梳洗打扮之后,将孝子和来宾分开,阴阳和鼓乐引导亡魂再在家里到处游玩一遍。
撒路灯
用席芨胡、蓑把胡或把玉米心切成块状用油浸泡点燃,也有用荞面捏成钵子,倒上清油放上捻子做灯的,埋葬的前一天晚上撒在路上,由孝子端看,轰乐引路,孝子跟在后面,边走边将灯火顺路撒匀,到十字路口返回。
台户
也叫“游食”。是为死者歌颂功德的,即死者生前德高望重,与亲戚邻里都能和睦相处,如今虽已离去,亲友、家门能依然如故。其仪式是:所有孝子持香跪于院中,为亡魂供上主家、亲戚、家门等祭饭各一次。吹鼓手绕孝子有规则转数回合。每合一户,需一桌饭。根据情况,合户可进行三、五巡不等。若亡者岁数已大,儿孙们家境又好,在游食合户的过程中可撒一些零碎钱或硬币,让吹鼓手和不是孝子的来宾拾拣,以显示富有。



鸭蛋(2014-05-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