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三花酒颇有历史,古时,它叫“瑞露”,宋代来桂林做官的范成大饮后称赞“乃尽酒之妙”,可见对它评价很高。酒的酿制要蒸熬三次,曾称三熬酒。因酒质量好,装入瓶中,用手摇动,酒面上会泛起三层泡花;如果把酒筛进酒杯,酒面上也会堆起细小的泡花。因此,人们称它为三熬堆花酒,简称三花酒。
自古以来,桂林酒坊将酒藏于岩洞。象山岩洞酒窖为大小二洞。面积近3000m。小洞位于云峰寺后山腰,洞上刻有“云峰岩”。大洞位于登山石阶旁。东达桃花江,南通水月洞。洞中冬暖夏凉,常年保持在20℃,由于临江,洞内还保持了一定的湿度。三花酒经洞内贮藏,老熟后,醇净绵甜,乃酒中珍品。象山酒窖贮藏了从五十年代以来不同年代的特酿桂林三花酒逾千吨。
古代没有酒度计,酿酒师们便总结出了“观花论酒”的经验。当酒度在55°至60°时,由于液体表面张力,酒面晃动便泛起数层酒花,经久不散。酿酒师们说“起花了,三花!”就接酒。三花酒便由此而来。酒花有粗花、细花、中花和堆花、不满花、跑马花之分。又以细花和堆花质量最好,它具有“酒质晶莹,蜜香清雅,入口柔绵,落口爽冽,回味怡畅”的特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