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耕,男,汉族,1957年1月生,黑龙江五常人。1975年3月参加工作,198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7月南京大学经济系经济管理专业毕业,2000年7月南京师范大学与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合办研究生班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6年7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山东省副省长、省政府党组副书记。
个人经历
曾在江苏省南京市金属轧制厂工作。大学毕业后任江苏省计划经济委员会综合处科员、副科长、科长、副处长、处长,江苏省生产调度办公室副主任(正处级),江苏省计划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江苏省连云港市委副书记、副市长、代市长,江苏省连云港市委副书记、市长,山东省日照市委副书记、副市长、代市长,山东省日照市委副书记、市长,山东省日照市委书记,山东省青岛市委副书记、副市长、代市长,山东省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
2011年11月任山东省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2013年2月任山东省副省长、省政府党组副书记。
负责商务、外事、工商行政管理、侨务、口岸、打私等方面的工作,分管省商务厅、省政府外事办公室、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政府侨务办公室;联系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省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山东省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山东分会),青岛海关、济南海关、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1]
相关信息
夏耕:共同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2013年1月5日,夏耕做为山东省副省长一行到省国税局机关走访慰问。省商务厅吕在模厅长、省财政厅窦玉明副厅长、省政府办公厅穆长顺副巡视员、省打私办王金銮副主任、省口岸办周生银主任陪同走访。省国税局刘景溪局长、郭吉毅副局长、孙立德纪检组长、赵莲珍总经济师参加汇报座谈会。
夏耕副省长代表省政府对全省国税干部职工致以亲切慰问,并对国税工作特别是出口退税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夏省长指出,2012年,全省各级国税部门认真执行国家进出口税收政策,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703.41亿元,同比增长10.1%,充分发挥了出口退税促进外贸发展的职能作用,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夏耕副省长对国税工作提出三点要求和期望。一是提高出口退税工作效率。要进一步优化出口退税服务,梳理退税管理流程,简化退税单证和程序,积极争取退税计划指标,保证及时足额退税到位,把国家各项出口退税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二是帮助纳税人解决实际困难。要不断提升服务理念,深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企业意见,了解掌握纳税人在出口退税方面的困难。在掌握实情的基础上,积极向上反映我省重点行业、企业的合理诉求,努力争取上级退税政策支持,做到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帮企业所需。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分析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全省经济发展的影响,积极向党委政府建言献策。三是共同营造促进外贸发展的良好氛围。要着眼全省改革开放大局,充分认清推进外经贸工作对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与商务、财政、外管、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的沟通配合,不断强化税贸协作,共同为出口退税企业创造良好环境。
夏耕:借民众之力打造服务型政府
作为一市之长和人大代表,夏耕肩负着议政与执政的双重职责,这使他能够更清醒地认识到政府与民众的互动关系。他用心最深、致力最大的一件事,就是推进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他告诉记者:“唯有知民意,才有解民忧。也只有聚民智,才能真正地惠民生,这是现代政府公共服务的要义。”
在夏耕赴京向全国人代会报到的前一天,他反复叮嘱当天启动的“网络在线问政”活动有关事宜。这是一次政府问计于民的活动,夏耕要求政府部门的55个“一把手”都要上线与市民对话,既将今年的工作计划和政策情况公之于众,更要向市民征求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政府工作要主动向人民群众公开,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这是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青岛在构建政府与民众的沟通桥梁方面做了比较深入的探索,先后开展了“民生在线”网谈、年底考核“民考官”、“网络在线问政”活动。不仅市民参与热情居高不下,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率也逐年上升,2009年达到了93%。
对此,夏耕的看法是:最了解政府的是人民群众,最有资格评价政府的也是人民群众。服务型政府不可能单纯依靠机关部门自己打造,这里需要借助一个倒逼机制,那就是依托民众迫使政府部门改进和提高公共服务。他坦言,我国现在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政府不可能再是以前的“全能政府”,必须掌握群众迫切需要解决和意见最大的问题,把群众的呼声和意愿作为指导工作的第一信号,把群众的评价作为衡量工作实绩的第一尺度,才能使政府工作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
对于记者提出的如何避免这个过程中政府部门作秀的问题,夏耕说:这个问题只有一个解决方案,就是促使政府的权力运行更加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只要群众真正参与进来,让他们表达意见和监督政府,政府部门必然会重视民意、关注民生,老老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夏耕向记者举了两个实例。一个是去年年底该市尝试了一次大规模的“民考官”,这次政府部门“向市民报告、听市民意见、请市民评议”活动,改变了以往机关内部政绩考核评价办法,采取由数万名市民代表为政府部门的“年终考试”打分,用群众的满意度评价政府部门工作。市民不但自主地对机关部门写“考核评语”,还可以提建议、出主意,让政府去办理和落实,政府工作部门则必须在一个月时间内对市民建议逐项予以答复和办理。夏耕说,建立起公众评价政府工作的新机制就是要引导政府部门“眼睛向下看,围绕基层转”,虚心听取市民代表和社会各界对政府部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的最大责任。
另一个实例是该市通过试编民生预算来保障群众切身利益。早在2008年夏耕就坚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向群众承诺“打造政府效能最高、行政成本最低的城市。集中财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利益问题,努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为了把诺言转化为制度保障,该市去年从编制民生预算入手,将民生支出制度化,形成了改善民生的新机制。由于有了预算这个硬约束,去年青岛市政府的行政运行成本连续下降,其中因公出国经费、公务接待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会议费、办公水电油费等五项行政经费比上年下降25.6%。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生支出同比增长26.2%,高于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16.9个百分点。夏耕说: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能是空洞无物的口号,需要通过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来体现。政府公信力只能来源于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来自于群众的理解、支持和监督、评价。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