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得了自己,清不了浊世——朱自清旧居

家乡区县: 浙江省鹿城区

在浑浊的民国,我想,朱自清一直试图做个清介名士,虽然他打动我的主要还是美文,而不是气节,比如居温州教书时写的《绿》,居台州教书时写的《冬天》。但我无法不叹息他临终的坚守,贫病交加却不领美国救济粮。迂乎哉?   

朱自清先生(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我国新民主革命时期著名诗人、散文家和爱国学者,清华大学教授。   

1923年,朱自清北大毕业后来自南方教书,辗转来到浙江省立第十中学(今温州中学)任教。在温州期间,与“书画传家二百年”的马孟容、马公愚酬唱,写下《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的佳句。所写的《十中校歌》,至今传唱不绝,其中的名句“英奇匡国,作圣启蒙”已成为温州中学校训。所撰《温州的踪迹》散文四篇,其中描写仙岩梅雨潭的《绿》,想象奇谲,意境隽永,成为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名篇,而脍炙人口。   朱自清来温州后,住处几经周转,最后租住城区四营堂巷55号王宅。王宅为五间三进合院木构建筑,中间分一堂、二堂、三堂,两边对称各设一间厢房,为温州晚清民国时典型的民居建筑。因旧城改建,温州市政府决定将该房向东迁移200米重建保护,房屋整体结构全部按原貌修复。朱自清曾居住的厢房布局按当时的格局陈列,旧居现被列为温州市文保单位。

昕晴(2015-06-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