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丁陇(1905—1999),男,原名李玉声,生于河南新蔡,少年时家庭贫困,但他刻苦学画,矢志不渝,先后在中原艺术学校、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1937年,他远赴敦煌学习画技,成为第一个到敦煌探宝的中国画家,集莫高窑历代画法于一身,擅诗、书画、印,尤擅绘长卷画。李丁陇生前任中国八法草堂总堂理事长兼中外各地八法草堂名誉理事长、李丁陇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
1937年毕业于中原艺术学校、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到西安,先后任《艺阵》月刊社社长兼主编、伉俪艺术专科学校校长、中华艺术专科学校校长、陕西省立商业专科学校教授等职。1937年秋去敦煌莫高窟临摹壁画,历时八九个月,吃尽千辛万苦,仅千姿百态的手势就记下了几百种。1941年,他吸取敦煌壁画精华,创作了长四十余尺,画面达400平方尺的长卷《极乐世界图》在美术界引起注意。
抗日战争爆发,国土沦丧,人民受难。李丁陇满腔义愤,不仅通过绘画宣传抗日,还多次举行义卖捐献。敦煌往返,他一路义卖,仅敦煌一地就卖画100张,收入悉数捐献。在西安他任校长的学校,对所有流亡学生一律免收学费、义务教学。他风尘仆仆,奔走于西北各地,多次举办募药画展、救济难童募捐义展等等,用自己的画笔为抗战出力。
1938年,国民党炸开了黄河花园口,使豫东大地黄水连天,哀鸿遍野。1940年,为了把灾区惨象告白于天下,李丁陇从花园口开始,顺着泛区东行,用画笔仔细描绘土地淹没,人畜溺毙的灾情。1945年,他再去泛区,描画泛后良田变沙漠。人民游离失所的苦景。他两次泛区之行,艰苦备尝。整整7个月,大都是在水中作画。两幅《黄泛写真图》,各长40米,展出后,观者无不深受感动。后来,联合国救济总署的克利夫兰,将两幅画的副本拿到美国展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