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陵县位于中国云南西部边陲,属于保山市,地理坐标为东经98。25′至99。ll′,北纬24。07′至24。5O′县域东西最大距离64公里,南北最大跨度78公里。以东南西北为序。分别与施甸、永德、镇康、缅甸、潞西、梁河、腾冲、隆阳相接壤,国境线全长19.71公里。全县总面积2884平方公里。
龙陵县辖3镇7个乡。2003年末全县总人口26万7千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93.3人。县内居住着汉、傈僳、傣、阿昌等23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04%。
龙陵是一个山区县,地处怒江、龙川江两江之间,高黎贡山山脉由北向南伸入县境,地势呈中部高而东西倾斜之势,全境崇山峻岭,丘陵起伏,河流纵横,最高海拔3001.6米,最低海拔535米,垂直高差2466.6米。龙陵县兼具低纬、季风和山原地势气候特征。形成四季温差小、干湿季分明,垂直变异突出的亚热带山原季风气候。西南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形成西面迎风坡多雨,夏无酷热。东部背风雨量适中,无寒暑剧变。年平均气温14.9℃。最冷为1月,月平均气温7.4℃。由于地形复杂,垂直高差大,局部又分为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六种气候区。境内山川秀丽、四季如春。
龙陵县自然资源丰富,水资源境内除东有怒江、西有龙川江外,还有大小河流44条,分布全县各乡镇。水资源为全国人2700立方米的45倍,初步探明水利电力蕴藏量为54.59万千瓦,是保山市电力开发最大的一个县。地下矿藏有褐煤、铅、锌、铌、钽、锡、铁、铅、铍、铜、银、钨、硫、金、大理石、硅、高岭土、硅藻土等。龙陵地处山区森林资源及其丰富,森林覆盖率为54.6%,有高等植物1000余种,属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有秃极杉、桫椤;属二级保护的有云南山茶、鹅掌楸、银杏;属三级保护的有楠木、红椿、山龙眼、顶果木、白桂木等,良好的森林覆盖,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奇珍异兽有孔雀、原鸡、白鹇、犀鸟、锦鸡、鹦鹉、鸳鸯、虎、豹、马鹿、熊、蜂猴、长臂猿等。
龙陵旅游资源,有"东方直布罗陀"之称的滇西抗日主战场——松山战役抗日战场遗址,被国内外誉为"神汤奇水"的邦腊掌热矿泉旅游度假区,有八O八湖山公园,、溶洞奇观勐糯仙人洞,小黑山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茄子山水库生态旅游区,独具特色的怒江大峡谷的三江口风光,以及世界珍稀植物桫椤群风景区等。龙陵气候宜人物种丰富,又是"西南古丝绸之路"的要道,中原文化与绚丽多彩的边疆民族文化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全县的旅游资源可涵盖山、石、泉、林、水、洞、民族风情等,是开展生态旅游、探险旅游、科教旅游的宝地、是休闲度假的好地方。
全县耕地面积40.6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1.66亩。主要种植稻谷、小麦、玉米、豆类等粮食作物和甘蔗、烤烟、香料烟、油菜、咖啡、木薯、茶叶及干水果等经济作物。曾被列为云南省商品粮基地县、干果基地县和全国茶叶生产基地县。龙陵县是重点侨乡之一,是对外国人开放县。
改革开放以来,龙陵经济保持较快增长,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85480万元,按可比口经计算比上年增长7.8%。农田、水利、交通、能源、通讯、广播电视、市政等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全县通车里程1607.6公里,其中320国道58公里贯穿全境。建成高稳产农田18.5万亩,水利化程度达52%,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85.2%和86.1%口实现了村村通程控电话,移动电话网络覆盖12个乡(镇),县城面积达3.68平方公里,全县城镇化水平为13.7%,电源建设加快发展,总装机7.81万千瓦。
总之,龙陵县改革开放取得较大成绩,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新政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快提高,"科技兴龙"战略加速推进,可持续发展正在形成,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健全,为外商投资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龙陵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未来,以真挚的情谊欢迎朋友和客人,以有力的双臂拥抱世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