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鸭不香、无肚不白”之口袋鸭

家乡区县: 安徽省花山区

口袋鸭因猪肚形似口袋而得名,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据载,明末清初时,各地义军崛起,八大王张献忠,在引精兵转战各地,于一农户家小憩。因时值隆冬,农户热情以老鸭、猪肚炖汤献之。因美味“汤白肉香、味极鲜美”,而深受张献忠欢喜,遂大赏!故此,该美味在民间流传,形成口袋鸭雏形。
据载明末清初,“八大王”张献忠率一千骑兵从湖北转战四川,进入巴蜀之地,在一户农家中小憩,时值隆冬,蜀地阴冷潮湿,农户又无多余食物供与兵士,只得用其自家家养的老鸭和本留着过年用的几只猪肚炖成鸭汤,炖成之后其汤白肉香,深得张献忠和兵士们的喜爱。值此,这道不得已之下而做出来的汤在民间广泛流传,并得以保留下来。

抗战时期,许多下江人士为了躲避战争而来到巴蜀,将其自己的一些饮食习惯和方式加入到菜中,抗战结束后,他们又将这道菜肴带回江南一带,返乡后的徽人融入徽菜的一些特点后,逐步形成了现在口袋鸭的雏形。

木锦成(2015-06-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