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马村,广东恩平市著名古村,是广东省首个举人村。
歇马村位于恩平市圣堂镇西南部。走进这个古老村落,仿佛翻阅一部耐读而厚重的历史线装书。史料记载,歇马村有近700年历史,是恩平最古老的村落之一。其始祖是粤北南雄珠玑巷人氏,因避战乱,经广州、佛山、古冈州(今新会)三次迁徙,最后在此落籍定居。
古韵流芳
名乡望族人才辈出
据歇马村梁氏族谱,歇马村历史上获得功名爵禄的人相当多,故有名乡望族之称。其中,明清时期考取科举的功名人士670多位,而举人以上的就有285人,从九品至二品官有430多人。文有进士梁元桂官至二品,武有武解元梁开弟官至五品,文武双全,享誉四方。现在也有200多名博士、硕士、大学生在国内外工作、求学。
族谱中,功名和官职最大的当数梁元桂,功名是殿试中进士,官职是咸丰皇帝钦点户部主政、钦差大臣、台湾知府和台(湾)澎(湖列岛)兵备道兼理提督学政;其次是梁开第,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会试考中武举第一名,被乾隆皇帝钦点为武解元;还有在刑部四川司任主事兼理浙江司事署的梁元祯,任布政司官衔的梁缵绸,任广西郁林府州判敕授征仕郎的梁可参,任历署从化、东莞、饶平、东安、广州府学教谕、云南省武定州禄劝县知县梁日彻等等。
族谱还记录近现代名人的事迹,其中有爱国志士梁自钦,参加省港大罢工和工人纠察队,1927年在执行任务时被国民党逮捕而壮烈牺牲。著名粤剧演员芳艳芬是歇马人的养女,芳艳芬追随粤港花旦王卫少芳、文武生新马师曾学艺,卓有成就,与红线女等粤剧巨星并驾齐驱,红遍粤港澳。
重视教育学堂众多
在明清代,歇马人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村长说,歇马村之所以在明清代出了如此多名人官吏,主要原因是村民重视教育,学子好学蔚然成风,加上歇马村祖业多,大部分用来供子女发奋读书,凡是学业有成者都可以享受“公偿”,也就是俗称的“吃学谷”(即现在享受奖学金)。歇马村古代特别看重教育,因此供给学子专心读书的场所甚多,例如励志园、社学、义学、毓献、云岩仙馆、书室和书院、私塾等,为造就人才而专门建筑的学堂有10多间,为恩平古代学堂最多的村。村长说,村里最有名的是举人功名石碑林和八大功名旗杆。石碑林始建于明朝崇祯年间,壮大于清朝嘉庆时期。当时凡获举人以上功名者,村里就为其刻石碑竖立在村头,以彰显其功名和鼓励后人。纪念8位五品以上功名获得者而竖立的八大功名旗杆,每根旗杆都高耸入云,令人顿生壮志凌云之叹。
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的励志园,是当年族人梁体性中举得志,历经宦海沉浮,解甲归田后,为启迪后辈读书立志,穷一生积蓄,举全村之力而建。从此,园内晨钟暮鼓,书声琅琅。励志园名声远播,周围村庄慕名前来求学者甚众。可惜励志园早已被毁,庆幸的是歇马村已按其原貌开泮塘,筑飞虹,修榭台,撰书篇,以秉先人之初衷,提携共勉,使村民励志有为。
“笔筒量米”教子读书
“笔筒量米,也要教子读书”是歇马村人一句津津乐道的名言。
歇马村里有一个教子台,前面为大祠堂,后面有孔圣坛,功名旗杆在其左,功名碑林立其右。村长介绍说,如果学童顽皮犯错,家长就会将他带到教子台,听族老训话,面壁思过。
歇马村有很多独特的习俗:成人礼,拜孔礼,开笔礼和点窍礼。学童启蒙教育后,已初通为人处世之道及学习知识重要之理。接着,参加画龙点睛、成龙许愿、一鸣惊人等特殊仪式,以加深印记。到长大成才或功成名就时,就要用自家庭院龙眼树的龙眼果拜孔谢恩,并举行丰盛的“成龙宴”款待乡亲。村里还有教子、励志、成龙和感恩等节日。其中“成龙节”是歇马人寄以“望子成龙”的美好心愿,特别受到推崇。歇马村由精神鼓励、物质奖励到面壁处罚,成才感恩,完善了一套农村教育奖惩制度,形成了读书为荣的良好风尚,因此历代人才辈出。现在,附近村庄的学校经常带领一批批学生到歇马村进行现场教育,学习歇马村励志读书的好风尚。
辉煌村史发扬光大
歇马村的辉煌历史并未因皇朝的消亡而结束,至今继续发扬光大。
歇马村重视教育、文明公德之风得以传承。多年来,香港乡亲、恩平荣誉市民梁佐牵头,本村籍的香港富商梁煜鎏和华侨等热心赞助数百万元,支持家乡发展教育事业、兴办公益事业。新建的学校、歇马公园、百岁亭、村牌楼、自来水管水塔、灯光球场、老人协会、图书馆、慈善堂、老人活动中心和儿童乐园等公益设施,成为村中新的景致。每年的节日,村中都举行盛大的欢庆娱乐活动,呈现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
古村在明清时期600年间曾出过多达430余位各级官吏,成为有名的“举人村”,村前的公园内,一字排开地竖立着10余块雕凿于明清时期的“举人碑”和“进士碑”,是历代村民为获取功名的族人而立。石碑内容分别记录族人某年某人考中何种功名或被封为何种官职。内容分别记录族人某年某人考中何种功名或被封为何种官职。据介绍,村族人凡考取功名或做官者,都会凿制这样的石碑,以光宗耀祖,激励后者,估计全村共有石碑过百块。
载自“羊城晚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