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 村野语费争评,乐乡夜闻风雨声。苍茫大地谁为证,未听铁鼓夜自鸣。”这是2007年饶阳县退休干部徐夫写的一首《铁鼓自鸣》怀古绝句。“洛乡铁鼓” 之“洛乡” ,实为“乐乡” 。“乐乡” 曾称“洛城” 。“乐乡” 原为饶阳一乡,汉高祖十年(公元前187年),刘邦封原燕国大将乐毅之孙乐叔为乐乡侯。从此乐乡成了侯国,后改为乐乡县。
乐乡作为县城存在约200年,东汉初重归饶阳县。现在小堤村即汉朝时的乐乡,当年乐乡在今小堤村南四里处,俗称乐乡洼。如今小堤村的位置即原来的金钱岭,也称白马堤,该堤于深饶交界处,自西向东,经小堤村至武强,俗称长城堤。
洛 城铁鼓寺于北齐天宝六年(公元550年)建,位于乐乡东,乐叔高墓旁,以祭奠供奉先祖乐叔侯所建,开始称崇侯祠,后因寺内铁鼓经常自鸣而改称铁鼓寺。据 传,东汉光武帝夜晚经过此地时,众神喜迎,于是鼓响。为了永记这一圣事,铁鼓有了灵性,开始经常自鸣。其实,刘秀称帝晚于铁鼓寺兴识五百余年。把鼓鸣与光 武帝联系起来并非巧合,实际跟汉高祖刘邦封乐叔有直接关系。这一杜撰故事影响深远。北宋初年,京官周秉钧到饶阳期间曾题诗六首,现摘录其中“乐乡道中”两 首:“乐乡道上驻征轺,土著相传事已遥。铁鼓夜深云黯黯,荒郊秋老雨潇潇。南来我独寻萧寺,北望谁人知汉朝。多少英雄成往事,滹沱终古水迢迢。”“乐乡道 上感怀生,班马萧萧景物更。村近大堤看落日,寺连平野听秋风。事传汉帝疑多阙,迹记洛城辨未清。回首可怜冰合地,沱阳自古几休兵。”
铁 鼓寺的铁鼓经常自鸣,与周围环境有一定关系。寺庙院落筑有高高的围墙,一旁的乐叔墓也在高土台上,坟丘近像一间屋的圆馒头,用砖垒成,清灰抹平,周围还有 四个石门相通,“石门重重阴气湿,灯火无光黯淡中。邑侯闻之命掩覆,幽室-闭千年空。”铁鼓在寺庙门前一座亭子里,生铁铸成,中间空,鼓皮也是寸厚的铁 片。即使风力不大,铁鼓周围的风也会旋转,形成多个正转或倒转的小旋风,这样就会发出“呜呜” “咚咚”的声响。加上回声,就形成了鼓鸣。此景外地还有两处,一是福建省福州市的鼓山,因山泉流淌,经常有敲鼓之声。二是山东省临沂市,长在一起的两棵榆 树,被风一吹即鸣叫,当地称“叫树” 。因此铁鼓自鸣,属于自然界一种特殊环境里的现象,并非神鬼和帝王之意。乐乡铁鼓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尚有遗址,是当时的小堤农场和县职业中学所在地。 现在人们仍然称那里为“乐乡洼” ,“铁鼓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