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一中 即 永春第一中学 。
永春一中始称“永春州中学堂”。位于福建永春823中路188号。前身为“梅峰书院”,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移建于州城内考棚,名曰“永春州中学堂”。曾名“福建省立第十二中学”、“省立永春中学”、1951年定名为“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1999年省教委确认为一级达标学校,是一所享有盛誉的山城百年名校。校园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占地128亩。崭新的教学大楼(新聚青楼),郑信顺体育馆,智美图书馆、教师宿舍楼(新武中楼)、三座学生宿舍楼、师生食堂、新校门、校园广场等建筑群布局合理,错落有致。花园式的美丽校园为师生营造了现代化教学环境和优美的学习氛围。
由各级政府拨款兴建了教学大楼、教工住宅楼、学生膳厅和运动场。以郑文尧、梁良斗先生为首的海外侨亲、校友捐建了郑信顺纪念堂、披云楼等建筑,学校还筹资兴建现代化的综合实验楼,各类教育教学仪器设备按一级达标标准配齐,并按示范性高中的要求不断完善。学校创建全国示范性普通高中已列入县委、县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项目。
1906年乡贤郑安邦、吴佑熙捐资并募集侨资创建于州城内考棚,初名为“永春州中学堂”,后迁于“梅峰书院”。 一中数易其名,1917年命名为“福建省立第十二中学”;1930更名为“公立永春中学”、“省立永春初级中学”;1942年秋增办高中,更名为“省立永春中学”,时为福建省三所著名中学之一。1951年更名为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1999年被省教委确认为一级达标中学。
百年一中,始终以“精毅诚朴”的校训,“严谨、勤奋、团结、进步”的校风,“刻苦、好学、求实、创新”的学风魂贯古今,历练不散。厚重而辉煌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而广博的人文精神底蕴,激励着一中人严谨治学,诲人不倦,造就了许多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学校确立“以科研树名校、创新求发展、改革增效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办学方向,认真实施“名校工程、名师工程、育人工程、凝聚力工程、现代化教育工程和美化工程”六大工程。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倡导教学、研究、服务、交往四大功能并举的发展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截止2011年,学校高考成绩保持在泉州市前列。例如,洪向阳、林永煌、姚瑞森、林方勤、蔡松林、王建章、颜晓东等同学获高考总分泉州市第一名;林尔静、姚瑞森、林方勤、陈亚欣、刘炳芳、冯诗动、颜炳民、蔡松林、张汉威等同学获高考单科成绩福建省第一名。德才兼备、基础扎实而富有学科专长的优秀生不断涌现。永春一中在高考、会考、中考以及学科竞赛均取得优异成绩,高考升学率稳定在80%以上。2000年高考重点、本科上线率居泉州市一级达标学校第三位,2001年高考夺得全市理工类第一名、文史类第二名以及全省语文科第一名。永春一中荣获省级文明单位、文明学校等二十多项省级荣誉称号,高考、会考以及学科竞赛均取得优异成绩,高考升学率稳定在80%以上,高考成绩保持在泉州市前列。
永春一中已为国家各条战线培养众多名高素质人才,有的成为著名的专家、学者,校友中已有几十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原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教育家、书法家、社会活动家梁披云先生,核武器专家、中国工程院林俊德院士,复旦大学原副校长、国学家蔡尚思,解放军少将、中央广播乐团原团长、共和国开国大典军乐队总指挥、作曲家罗浪,福建省原省委书记、国务院侨办原副主任林一心,被誉为石油神探的石油勘探专家苏永地等都是优秀的校友代表。 永春一中被人们誉为“桃谷黉宫,栋梁洪炉”,是一所享有盛誉的山城百年名校。
福建泉州专题:http://www.wutongzi.com/kan/fujian/yongchun.html
网络营销能力秀个人主页:http://abc.wm23.com/Stpehen_Bray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