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从客都梅州往东北方向五十公里,有一个以历史人文著称的秀美城镇,那就是国家级的著名旅游城镇——松口。
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
松口,是古代客家先民南迁时的始居地之一,坐落在闽粤两省的交汇处,也是两省交通往来的要塞,位置非常重要,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松口又是古代岭南四大古镇之一,至今已有1600多年。其建制早于现在的梅州。据史载,早在唐朝时就有汉人迁入松口。宋末元初,来自福建汀州府各县的汉人,特别是宁化县的居民更是大批迁入。经过多次的移民迁徙和一千多年来的繁衍生息,现在松口常住人口已达7.3万人,有120多个姓氏,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移民古镇。
松口镇依江筑城,一座由华侨捐资,历时13年(1937—1950)始得建成的梅东桥连贯古镇的南北两岸。松口又是广东省内河第二大港口,历史悠久。梅江河向东连贯来自福建的汀江,再与韩江汇合后向南奔流不息,直达潮州和汕头海港,水路交通特别发达,早在清末民初就有火(轮)船参与航运作业了。闽粤边境的人民需要外出南洋谋生或省亲,水路的第一站便是松口。
钟灵毓秀出人才
松口,是一个山灵水秀,碧水蓝天,空气清新,景色迷人的美丽山城。
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风极盛,教育发达,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到处隐藏着丰富的客家人文资源,洋溢着客家文化的芬芳。所以,松口素来以文化之乡闻名于世,历来人才辈出。如明清时期被点翰林的就有4人,进士9人,举人27人。还有金星村 “一门三进士” 的神奇故事,自古传为美谈。嘉庆年间,著名的经史学家吴兰修也是地地道道的松口人。在同属梅县行政区的松口比邻白渡镇,清朝中页还出了一位清官,著名的诗人、教育家、书法家,号称岭南第一才子的宋湘(见《清史稿。宋湘列传》)。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相继出现了包括叶剑英元帅在内的200多位英雄将领。
因为几百年来松口人民外出南洋各国谋生的很多,所以又是著名的华侨之乡。据统计,侨居国外的人口已经超过现在的松口居民,达到8万多人。其中有资助和支持孙中山筹组中国革命同盟会,并且成为首批会员的谢逸桥、谢良牧兄弟。
孙中山于1918年5月末专程来到松口镇视察,看望了谢氏兄弟,并住在谢家的爱春楼,爱春楼因此名声远播。当时,谢氏兄弟还得到了孙中山先生题赠的墨宝:“博爱从吾志,宜春好家居”和“爱国爱民,玉树芝兰”等。
松口人民有勤劳质朴,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他们热爱生活,特别喜欢唱自己自编自唱的客家山歌,既可以自唱,也可以对唱、合唱。他们个个胸有成竹,张口歌来,几乎人人都是唱歌能手。所以,松口又被称为客家山歌之乡。民间还流传着歌仙刘三妹的许多故事。
古镇情思
社会的变迁往往是不可思议的。
漫步在今天的松口码头,萧条冷清的景象让人感到难以置信,甚至觉得一阵阵的悲凉!
昔年人头攒动,热闹繁忙的码头,如今一片零落,再不见当年的“夜来满江灯火,日里百舸争流”。现在的江面上出奇的平静,只有几条小货船和打鱼小舟停泊在江边。空荡荡的旧码头上,除了几个在玩耍的孩子,偌大的一片场地难以见到一个成年人。在江边的灯塔旁,几台生着一层厚锈的起重机,空伸着悬臂,寂寞地伫立在江边,似乎已经废弃。原来与码头配套的几座大型储运仓库,大门已不存在,里面已经长着许多杂草,不过屋面上依然擎插着十杆成列的多国国旗。在这近三百米的江边,唯一的新建筑是象征着港口海关的办事处——一座不到二十米宽的单层平房。墙顶上用中英两国文字写着“中国。松口”, 并涂上了鲜红色油漆,上面飘扬着五星红旗,但是左右两边的大门紧闭,看不到一个人影。
在原来港务局的旧址面前,现在已经新建一个近千平方米的中国移民纪念广场。广场中央有一数米高的金属雕塑,古铜色的苍劲树根牢牢地托着一个象征着鸟巢或地球的圆球,上面有几只展翅飞翔的海鸥。这个雕塑构思生动,内涵含蓄。站在雕塑前面凝思,隐约中你或许可以聆听到男中音歌唱家费翔那深情浑厚的歌声:“归来吧,浪迹天涯的游子……”(歌曲《故乡的云》)让人有桑梓日暮,游子思归,催人泪下的心理效应。据说前些年有很多回国探亲的年迈老华侨专程来到松口码头怀旧,当回忆起当年离别亲人时的悲伤情景,百感交集,不禁老泪纵横。我想,几百年来曾经名声显赫的松口码头,现在唯一的存在价值,或者就是这个广场了。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松口古城至今还比较完整地保留着各个历史时期的街道和特色建筑,其中包括宋元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如最为古老的围龙屋“围里”就建于宋末元初(今仅存门楼及部分遗址)。最大的围龙屋“世德堂”建于明末,保护之完好,为国内所罕见。1918年孙中山到松口时居住过的“爱春楼”闻名于世。 此外,还有“古秀阶”“承德楼”“百寿楼”“五龙桥”“铜琶桥”等等,都是颇有影响的典型客家建筑。
上世纪三十年代,由华侨廖舫州和钟成才投资,在火船码头附近建造了有欧陆南洋风格的骑楼式的商铺街道,成为当时古镇的一道亮丽风景。我们可以想象,当年的商务贸易是何等的繁荣昌盛。现在,这些街道虽然十分零落甚至被废弃,但是,整齐的多层洋楼依然不失当年那种高雅不俗的气派。身临此景,很容易使人想起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大都市——上海滩,霓虹灯下的十里洋场,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的那种热闹繁华,以及高官显贵们与旗袍小姐在悠扬的乐曲声中成双结对出入富丽堂皇会馆的情景。
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航空、公路和铁路运输已经基本取代了内陆水路的航运行业,松口镇的港口经济价值和历史地位受到严重的影响,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是,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它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灿烂辉煌!
磅礴的改革开放大潮正在猛烈地改变着中华神州大地,作为历史古镇松口,唯一没有改变的,是美丽的青山绿水,是侨乡的日出日落,是春夏秋冬的周而复始。
松口古镇,又像一位历尽沧桑的历史老人,用宽博的胸怀和慈祥的微笑,随时准备迎接每一位远方来访的客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