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天堂寨

家乡区县: 安徽省霍邱县

天堂寨传奇
天堂寨古称衡山,又名多云山,是大别山脉第二高峰。它雄踞于鄂皖大别山主峰接壤处,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处,帝王巡幸之所,名人登临之境。

  春秋时期,“五霸”争雄,皖西处于“吴头楚尾”之地,天堂寨号称“吴楚东南第一关”。据查证,天堂寨的第一座屯兵大寨、第一座锋火台为楚国所建。吴楚江淮之战近百年,有史料记载的大仗就有二十余次。公元前506年,大军事家孙武率吴军横扫皖西,天堂寨上狼烟四起。吴国五战五捷,统治皖西33年。吴王在此用青铜制戈、冶剑。天堂寨至今尚存“剑劈石”、“舞剑锋”。吴戟于1980年在霍山出土,上有铭文“攻吾工年自作用戟”;吴王戈于1995年在六安出土,上有铭文“工虞王姑发者坂自作元用”。“者坂”即诸樊,吴王诸樊戈无疑。公元前473年,吴王天堂寨复为楚有。楚的势力进入皖西后,废分封而逐步推行县制,当时,包括寿春在内的“淮北十二县”亦属于楚国疆土。据载,楚怀王统治时期,秦日趋强大。楚国势已衰,楚怀王不听屈原联齐抗秦的忠告,兵败于奉行后又令屈原出使齐国。屈原翻越大别山取道寿春,一路上忧国忧民,在途经天堂寨时,心事浩茫,写下著名诗篇《天问》。这是一篇言天体天庭、江山社稷的奇文,将宇宙间万物的发展变化以天道天理论之,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块不配的丰碑。如今吴楚争霸的屯兵之寨早毁天战火,烽火台遗址变迁难以考证。但大别山群众为纪念屈原,把天堂寨观景台西边一处人形巨崖称为“屈原问天”,附近还有一组笔架岩、落笔峰、剪刀石、书僮追主、书箱石等与屈原有关的景观,形象而生动地传颂着伟大诗人屈原的爱国情操。1996年中央电视台《中华文明之光》节目曾对屈原巡视奉春这一史实作过回顾。

 

公元前期21年,秦灭六国,推行郡县制皖西属九江郡。楚汉相争时,项羽封英布为九江王。都六,“六”的城址即今日六安西古城,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汉高祖四年,英布降汉,刘邦封英布为淮南王,仍然定都于六。 英布与萧何、韩信、彭越均为汉朝开国元勋。汉政权建立以后,刘邦以种种理由排除异姓王。高祖十一年,英布叛汉,撤离都六。英布率部翻越大别山,欲往西湖。天堂寨上狼烟再起,昔日的楚寨又成了英布的屯兵之寨。数次兵刀相见,英布兵败,死于鄱阳湖。汉朝几经削藩,政权日趋巩固。文景之治后,汉武帝南巡,遍游名山大川,途经霍山,当地官员以酒迎驾。此酒乃山泉酿造,入口甘甜,汉武帝龙颜大悦,遂问山泉源于何处。一路追踪,见一名山,远望状若白马行空,夕阳映照在鞍峰部的千仞绝壁之上,留下了万道霞光,再往前行,又见五条飞瀑首尾相接,气势恢宏,喷珠溅玉,浪卷深潭。汉武帝流连忘返,于是下诏,此山为衡山。武帝乘兴登到绝顶,极目楚天,见昔日英布叛乱留下的断垣残壁,感慨万千。遂向苍天祈祷:“六地平安,永不反叛”。“六安”之名自此始。

人不风流枉少年、(2015-06-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