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风清骨峻的诗词意象

家乡区县: 重庆黔江区

黔,黎也。从黑,今声。秦谓民为黔首,谓黑发也,周谓之黎民。 “黑”指“黑色头巾”,意即以黑头巾作为正式行头;“今”意为“当面的”。“黑”与“今”联合起来表示“带黑头巾出门见人”。从最初文化定位上看,“黔”这个字,与黑、愚、卑微、鄙陋的世俗观念相因,隐寓着当时的话语者对底层卑微鄙陋者的阶级划分和美学定位。大概因为地处大西部,因为天高皇帝远,故唐时御赐一方水土为“黔江”。而乡邻的贵州简称“黔”,大概皆有此因。

  我们似乎看见了上天赐予“黔”的“福咒”。现时呈“黔”者皆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共生共荣的所在,一派风清骨峻健朗的所在。“黔”,一“黑”一“今”,仿佛一位本朴的农民立于面前,仿佛其永不枯竭的“今”神扑面而来。这个“黑”“今”联和,预示了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山水泉源,昭示了她植根于皇天后土这个根本而焕发的当代性。

  终究是与土地最近最亲的人。接通地气,脚踏实地,即便飞不起来,也终究天注定其根本的拥有。事实证明,今天,黔江已然一株现代工业文明语境下“清水出芙蓉”的小城奇葩。与山水共存共生,亲爱山水,友善自然,就是脚踏实地,就是守持根本,于是“一切皆有可能”。

  一“黑”一“今”如此独巧精妙的承载着黔江的历史文化。自唐始,黔江便接受了这个近似于泥土一样的朴素称谓,不以其鄙陋,不辩其宠辱,不嫌弃于当下,一直承袭丰富,至今荣冠于首。

  山水黔江,美丽黔城,“在水一方”的幸福渊薮,“悠然见南山”的梦幻桃源,“云深不知处”的武陵仙境,“清泉石上流”的诗意田园。

  黔江始谓于唐。难道真是历史精巧的设计么?诗的丰富意象在黔江俯拾即是,而一卷盛唐意象仿佛一座座一簇簇青山绿水蔚然。

  每天清晨,最勤奋的那只鸟儿会叫你起床。再推开窗,一股自然的暗香迎面,清神明目朗心丽人;一抹水汽氤氲的雾纱如湿巾敷面,如浴自然的面膜。随跳跃的鸟音来到黔城中心处的“天人河”吧,这里依然蓬勃着陶氏一行行参天的翠柳,跳荡着杜甫两只黄鹂的清唱;诗经的雎鸠天籁关关,半山坡上苍苍蒹葭守望;骆宾王的素蝉在高樟疏林间流响,古典的翘檐与如媚钩月在廊桥流水间缠绵;逢着阴晴圆缺时候,河滨酒肆便可品尝对饮成三人的离合悲欢……再一睹“水的舞蹈”吧,袅娜曼妙的水之千姿百态、万种风情,加上陆离的现代声光烘托,其妖媚,其魔幻,其虐心,其勾魂……简直可以把心化掉,让人深味“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意境,歇斯底里地感受活在当下、梦游仙境的人间真实的奇幻。

  黔江城内的“天人河”仿佛自然之大道情怀的凝聚,仿佛大道文化的精致标本。城东河、城北河两河交汇于黔城中心而成黔江河,形成一个天生的任意角度的大写“人”字。至善之水汇聚成“人”,这是“止于至善”的大文化的眷顾,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生动演绎,是天人合一、“三才”同美共享的精致的城镇文明的范例。正如重庆两条大江交汇成“人”,托起大重庆深厚的文明而演绎大道健行于天地的人间传奇一样。从这个角度讲,黔江够格成为山水重庆的精致浓缩版。

  河堤流憩,神游于黔城滨江路的亲水走廊,吟哦“明月冰心栖白水”,方悟“王孙自可留”的取舍情怀。

  漫步黔城,最让人惊讶的是群鸟晨喧晚闹的热烈盛景。其仿佛闹翻天的村舍顽童,仿佛炽烈的自然大合唱,让人沉醉于人与自然和谐之城的高朗生气。如点点墨韵的鸟儿欢蹦于枝,像万众手舞足蹈欢庆人间太阳光荣莅临,像光焰中满树飞红的果实感恩于季节恩赐的怦然心动。而这份早晚的热烈居然就在城市中心八车道的大道中央的隔离树上,就在城市中心的行道树上,就在路人的头顶!谁不欣然释怀?谁不勃然慷慨?谁不油生仰望?

  走吧,离城中心不足30分钟路程,便走进了又一幅自然大境。宏大的黔城峡谷峡江公园,像置身世俗之外的隐者,像大开大合的生命之门,像幽长窅深的道之渊薮。

  脚轻气顺间,一个精致的文化中国--黔城峡谷峡江地质公园尽揽于怀!络绎如蚁继踵若水赏玩的人群,仿佛大道自由吞吐吸纳,让人尽览自然人事沧桑的生命逻辑。我太惊喜惊叹于那万仞之上的佛陀。把柔和的佛面镶嵌在仙风道骨的崖面上,把释氏与老氏在同一平面呈现,清朗凛峻与悯慈交融,让热闹之外清峻自守的峡谷峡江充盈对世俗悲离的挂念与祝福,这在多大的境面上展示了黔江人民和融贯通的哲学视野和文化气魄!追求人与自然之和的道家,追求心与心之和的佛家,追求人与社会之和的儒家:以一种守弱处卑的大道静默姿态生动在黔城峡谷峡江公园里。

  蜿蜒蛇行如旋律荡漾的峡谷“蜀道”,将整个峡谷峡江和其两端通衢大道贯穿融汇,仿佛艰苦卓绝跌宕迤逦负重竞上的大儒。而今,其“蜀道”曲婉险绝之韵致、博大幽深之寄托尚在,“蜀道之难”却在公心为民的仁政情怀下凭借现代技术而夷除,这给体认中国主体文化价值观一个生鲜的身心现场,这简直就是恢恢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美政情怀的标杆。想到此,难道还要吝啬我们对大道自然和当下构建者衔戢的心灵掌声?

  沿着“蜀道”蜿蜒而行,待到峡谷峡江的卓绝处,双峰并峙,左舟白峰右正阳峰,一东一西,阴阳辅成,奇伟大美,引颈仰观,视及北斗,遐想联翩。气干霄汉之架势,仿佛“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齐天之志;朴拙仙逸之神色,恰似博鳌天下一仙一圣的盛唐之诗。一条潺潺而东的黔江清流,似乎美政之善与爱的比拟;似乎浸润普施的佛家哲学;而藏其磅礴澎湃之雄只呈其三分至柔,只在小面上给各路心襟以提示,这是黔江峡谷峡江美的“三七律”课堂现场。谁会怀疑谁能怀疑此峡此谷此水根浅源薄?

  放眼看看,浩浩阿蓬江、雄雄乌江、悠悠酉水河,黔江与仨联袂携手赴太平洋走世界。山水文化之魅在峡谷尺寸间尽展其妩媚的容颜。翻看一下史料才发现,黔城峡谷峡江的地质年代为白垩纪,在7000(转载自黔江政府网http://www.qianjiang.gov.cn,请保留此标记。)万年前曾是湖泊,在大规模的造山运动中随地壳升降运动而逐渐形成了集溶洞、石壁、石林于一体的砾石地质奇观。这种砾石地质奇观在世界喀斯特地貌景观中罕见。据相关学科的权威专家称,该砾石地质景观够资格成为世界地质公园。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似梦游仰头佛山,神驰八面山。其实这是黔江舟白新城的旅行体验项目--高空跳伞。孔孟小鲁小天下的格局,李白的自由凌空的幻梦,都在黔江这一片热土上得以真实呈现真切体验。

  乘伞凌清空,俯瞰莽莽苍苍大开大合的黔江山川,其逼真非动似静的深蓝之海,其龙飞凤舞的脊线像一部跌宕悠远的水脉,其峰谷勾连的状貌像一部浩瀚波涌的史书。翠蓝色山脊,是澎湃走笔的浪峰;温柔凹陷的幽谷深壑,是汹涌泼墨的皴笔;峰尖波谷勾连相融,一派筋骨朗朗血肉丰鲜的大形象便浩浩朗朗地展现于太虚之间。一时高潮迭起,顷刻低潮承接,人事阴晴圆缺离合悲欢起承转合的况味居然让朗朗乾坤雕刻成博物馆般的自然形态。坤厚的格局,风清骨峻的神气,昭告天下以谨严刻廉、刚健畅朗的表里如一的情志。一片片茂林修竹,一弯弯红黄青蓝紫,像一部根深叶茂的诗;自然古朴,天真率洁,像不尚雕琢常绿长盛的民间物语。厚土是其根基,离离草花、飞禽走兽是其纹理,这便是“阳春烟景,大块文章”的境像。

  不流俗,不侵淫,不屈膝,不媚谄,这就是山的风骨;和谐淡泊,忠贞朴拙,仁智弘毅,刚柔合璧,这是水的流韵:山水黔江,黔江山水,钟灵毓秀,天长地久。

  面对黔江一方浩浩苍苍的山水人文大境,我真不知道这是史前狂想,是春秋笔墨,是魏晋风骨,还是盛唐气象,还是当代大观。毋庸置疑的是,她一定是悠悠迤逦荡气回肠的龙的真身!是真实生动的水韵、鲜活跌宕的龙脉!

  翻检史料,你便知晓这是自远古60万年前“人猿揖别”始,人类祖先生息史迹积淀铸造的一方黔江的山水人文。走进黔江博物馆细细检视就会有收获。800多件原料、半成品、残片及石制品等打制石器,100多件、24种,距今约1~60万年的哺乳类化石,这是黔江冯家坝镇茶花村,即今冯家街道照耀居委红土弯老屋基洞考古发掘的成果。它们铭刻着一方水土一方人的胎记,无声的诉说着人类历史的沧桑。

  山,是广义的墙。正像墙具多面性一样,阻隔、护佑、支撑、封闭、藏纳……其实,已经难将其一系列功能分出个主次。世易时移,正所谓风水轮流转。阻隔、封闭转化成为一种天然屏障的护佑,让一方山水全其性灵,葆其腴富。山,也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用以比拟父亲的一个意象,是山坚实的身板挡住了不可一世轰然而来的推土机,是山对一切败家的意念与行为以断喝,才在天南地北的山山水水普遍告急的生态危机时刻,护住了家园,父爱荫子孙。今天,黔江一方水土仍旧山水健朗:瀑如飘纱,泉如清弦,河如洁练,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政通人和。

  得天独厚,并非任何地方都配用的词。像九寨的水,像桂林的山,像武陵地区的山水,像重庆黔江的北纬30度……正是天时地利,正是一代代守持,才葆有现时黔江一派人与自然和谐、诗意般完整的生态链。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也吹醒人的惺忪;“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冲天远翥的鹤影像一道思想的闪电,顷刻间把你的神思导向了“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小南海。

  一年四季,明月清泉的光影,松竹吟风的天籁,落霞孤鹜的壮景,秋水长天的洗练,可饱声色之福;停下来,品尝小南海淡水鱼的鲜美:这些够你表里享受这方清净山水的高贵清雅之福美。“沉醉不知归路”?那就在小南海十三寨的一片月色、千家捣衣声中相与枕藉随意歇息吧。

  黔江让人与经济、社会、环境的总和保持着正数级,这是可持续发展的鲜活范本。

  我查看了一下《黔江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一些数据。2012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45天。阿蓬江及主要次级河流水质均稳定控制在Ⅲ类水域标准,2个城区、22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分别达到100%、85%。2012年全区森林覆盖率53.4%,比上年提高5.9个百分点。全年完成造林绿化14.87万亩,其中森林工程6.87万亩、退耕还林荒山造林3万亩、飞播造林5万亩;林业用地面积达224.3万亩,完成义务植树258万株。

  想想“南四湖”受污的沉疴、京杭大运河蒙染的顽疾,再想想某些地方打出来的井水都像茶水的惊骇,我们唯有感恩敬谢于家乡山水人文了。忧伤于大好河山蒙垢受污于现代工业背景下GDP的发展时弊,实在也无法虚伪的掩饰对家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而自豪的情感。

  一片朗丽的天空,几片悠逸的白云,一把清新空气,一捧甘冽清泉成为了工业时代里真正的奢侈。静思默想,也是啊,人类马不停蹄的奋争,不就是希望坐拥一方钟灵毓秀风清骨峻的山水吗?不就是希望世代幸福万古长青吗?

  较之亡羊补牢的种种发展劣迹,不得不庆幸欣喜于黔江前辈深悟于这方山水注入的“慢”,让黔江的发展一直以来绝不以牺牲自然山水之本而趋鹜于一时的经济领先。当政者深谙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发展是马拉松是接力赛,没有眼光心力的参与,没有道法自然的大道情怀,终写不出人与自然和谐依偎的大块文章。

  说黔江人民亲爱山水,友敬自然,并非我就目前状况的臆断。武陵仙山香山寺百年香烟袅袅,香客络绎,这是一方水土一方人心灵价值的凝聚与延续,是一方水土一方人祛除“贪”“嗔”“痴”这灵魂“三毒”的大道情怀的精神形态。一寺香火,似一缕炊烟一抹岫岚,需要长远的视界和耐久的心力共同培植爱护且珍惜。当我们深入解读一方水土一方灵魂的时候,“香烟”便是一剂灵药一面铜镜一副上佳的望远镜。

  黔江,风清骨峻的健朗意象,“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小牛牛(2015-06-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